题材涉贫富悬殊 韩片《寄生虫》遭大陆下架

0:00 / 0:00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获得最高荣誉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原定周日(28日)在青海西宁一个影展上放映,但最终却以“技术问题”为由取消放映。有分析认为,“寄生虫”被禁止放映,可能与内容触及敏感社会议题有关。

《寄生虫》描述韩国底层一个四口之家,如何偶然和一个富有家庭结缘。导演奉俊昊利用强烈影像,显示上与下的对比,穷与富的天渊之别。

这部电影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成为第一部获得这项殊荣的韩国电影,除了在韩国卖座鼎盛,也已先后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原定本周日在青海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作为闭幕影片放映,但在影展闭幕前夕,主办方突然以“技术问题”为由,在官方微博宣布取消放映。

2019年5月25日,韩国名导奉俊昊(左)的《寄生虫》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奖项 — 金棕榈奖。奉俊昊也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韩国导演。(韩联社)
2019年5月25日,韩国名导奉俊昊(左)的《寄生虫》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奖项 — 金棕榈奖。奉俊昊也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韩国导演。(韩联社)

《寄生虫》涉及贫富悬殊问题,被认为这就是“犯禁”的原因。专门研究韩国文化的香港中文大学学者钟乐伟则表示,随着剧情发展,《寄生虫》从开始的写实讽刺演变成凶险狂暴,最后更发生疯狂暴力的血案,不排除因而超越了当局的底线。

钟乐伟:“内地的审批部门会担心这些血腥的元素,会否鼓吹穷人以暴力去解决贫富对立的问题。”

中国同样面对贫富悬殊问题

他说,当局不让《寄生虫》公映只会适得其反。

钟乐伟:“很多网民已讲的很清楚,他们更希望看这电影。他们好奇主办单位为什么突然取消放映。他们会千方百计(去看这部电影)。我们都知道在大陆有很多非官方渠道可以下载这部电影。”

《寄生虫》剧照(韩联社)
《寄生虫》剧照(韩联社)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刘开明表示,中国社会贫富悬殊问题严重。他估计,当局是为了避免激起争论,才不让“寄生虫”公映。

刘开明:“改革开放很重要的目标是消除贫富两极化,走共同富裕道路。如果改革开放最后导致贫富分化,改革就失败了。现实是,改革40年以后,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大家可能会讨论到改革的目标是不是失败了。”

2年前,以1980年韩国军政府镇压光州民主运动为背景的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在中国当局管控下无法上映,但在微博、微信、豆瓣等大陆媒体平台却引发对六四事件的讨论。

记者:高锋 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