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贪官闻风丧胆的机器人为何被叫停?

村里修路的工程款怎么不够用?一顿工作餐为何开出几大千的发票?一位县城芝麻官怎么突然开上了豪车?腐败现象在中国层出不穷,但监管不力让许多贪官得以逍遥法外。目前中国就开发出了一套监管官员的人工智能系统,不过这套系统却在多地被叫停。

据中国官媒报道,截至2016年,中国公务员数量约为5000万人。这样庞大的官僚队伍背后滋生的各种腐败行为已被广为报道。而这套被研究员称作“零信任”(Zero Trust)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产物。虽然这套系统只在3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但它标志着中国政府针对反腐行动做出的又一大尝试。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零信任”系统可以进入100多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保密数据库,通过比对这些数据库中的信息来监督、评估和干预公务员工作与生活中的举动。因为涉及敏感话题,这套系统仍对外处于半保密状态。《南华早报》引述的研究员和地方官员谈及这个试点工程时大多要求匿名,但他们的描述还是让外界看出了一些端倪。

“零信任”反腐人工智能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共内部控制部门开发并推出的。它的30个试点县市仅覆盖了中国约1%的行政区面积,它们大多位于相对贫困的偏远地区,例如湖南怀化、湖南宁乡、江西修水县。

机器人分析人脉

据开发人员描述,“零信任”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整理出公务员错综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交网络来分析他们的行为,并做出相应判断。比如,如果系统检测到某位官员或他的亲友在他们的名下收到一大笔来源不明的存款、买了辆新车或是投标了一项政府合同,机器就会自动计算当事人正在从事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一旦这个概率超过既定界限,系统就会通知有关监察部门。

美国华盛顿“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指出,北京当局在搜集公民个人信息方面已经炉火纯青,所以他对政府开发出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不惊讶。

“在技术上这并不难(实现)。你只要用大数据连接到数据库,并能监控到某人的银行账户、手机(通话记录)、定位等信息的话,你很容易掌握他的活动空间。”

一位参与项目开发的计算机科学家对《南华早报》透露,当上级通过该系统得知某位官员可能存在贪腐行为后,他可以直接联系这位嫌疑人,并帮助后者“悬崖勒马”。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零信任”系统已经帮助有关部门识别了8000多名公务员的各类腐败行为,包括贪污、滥用公权、任人唯亲等。

尽管如此,记者注意到中国官媒对这套系统的报道寥寥无几。2017年,官媒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一篇题为《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反腐能实现反腐零容忍全覆盖》的文章举例说,通过调取强大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机器人就能确定一张发票背后是否存在腐败。

官方对此保持低调

记者发现,“零信任”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上任之初提出的反腐承诺有关。他早在2014年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中就强调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李恒青分析,之所以中共宣传口冷处理这套系统,是因为党内高层担心千千万万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既得利益者产生对抗情绪。

“一个政权的稳定需要中层官员的忠诚,所以(北京当局)担心他们的中层官员会有强烈的不满,我相信政府在试点过程中也在试探这些官员的情绪反弹。”

《南华早报》的报道就印证了这一点。在30个部署了“零信任”系统的县市中,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叫停了它,包括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和湖南澧县。据研究员介绍,某地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对这项新技术可能不太适应”。

近年来,中国政府依托“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科技兴国战略为载体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谈到“零信任”这样的尝试,美国纽约“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表示,在中国,科技反腐短期内不大可能辅助制度反腐,因为在制度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技术的介入无异于纸老虎。

“这些(技术)都只是手段,但这些手段是服务于人的。连人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法制体系,这套体系也没有立法,那么这些高科技手段就是无用功。”

国内媒体报道,习近平的反腐行动已造成130多万各级党政官员落马。光是去年一年间,中共反腐机构就打掉了23只“老虎”,包括前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国安部原副部长马建、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

记者:家傲 责编:申铧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