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人选之人》 涉选举、同性内容 遭豆瓣除名

0:00 / 0:00

台剧《人选之人-造浪者》是一部讲述台湾政治人物的故事,并涉及性骚扰、同性伴侣等内容,上线后火速登上台湾Netflix(网飞)热门排行榜冠军。但是,这部台剧却在中国大陆遭到豆瓣网除名。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人选之人-造浪者》(以下称《人选之人》)的剧情主线围绕台湾总统选举的政治幕僚发展,女主角为出柜的议员,遭遇女性从政的困境、职场性骚扰、同婚、多元家庭等问题。而这部台剧也在台海两岸掀起热议。

虽然《人选之人》被豆瓣除名,在中国的网站看不到任何影评,然而在微博里有不少网友热切发表自己的观后感。有人写道:“那个世界好遥不可及啊!看得人有一种生长在牢笼里窥探外面的蓝天的感觉”;“虽然构建了一个中文的乌托邦,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繁中确实比简中跨进了不止一个level。”

还有人感叹:“原来这个词是可以说的,原来新闻可以写这种题材,原来每个人都可以切身参与政治之中,并选择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映照这几日的种种,只想说祝福宝岛,让中文世界还尚存一些自由的火种”。

“民主不是不犯错,而是可以真正地纠错;选举核心也不是攻防,而是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真诚地面对自己,接受最广泛的检视,认错改进,再次前行。”来自成都、嫁到台湾的女权作家上官乱在其个人油管频道指出,《人选之人》的强大之处在于只用8集说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除了民主有纠错机制外,政治人物永远要放软身段,傲慢才会使人犯错;选举并不是不能妥协,而是妥协中要有坚持,坚持中也可以有折衷。

中国网民评论《人选之人》 政治选举是禁忌

网民的相关评论在中国互联网遭到删除,仍有些还能在网上搜寻到。有博主长篇介绍剧情,告诉网友不得不看的理由;有人选择在女性议题切入,避开敏感的政治选举话题。

《人选之人-造浪者》,在中国社交平台引起热议。(截图自微博)
《人选之人-造浪者》,在中国社交平台引起热议。(截图自微博)

博主“扒姐在线”在新浪网评论写道:不难猜到,此剧会因为主题背景从而被豆瓣除名。尤其是在文化圈#metoo运动开始后,剧中的职场性骚扰、女性议题部分更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他们用着我们的母语,讲述着一些非常‘正常’的话语,但我们仍感到震撼。在母语语境下听到那些话真的很震撼。”

“从心聊电影”博主指出,台剧《人选之人》之所以被404(删除),多半是因为讲的是政客幕僚故事的剧集。他认为,该剧的台词有很多确实会触碰到一些“神经”,所以多了一丝不可言说的意味。但其实更多还是在表现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情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很多人对此颇有共鸣。

《人选之人》凸显民主自由与威权社会对比

曾经是政治幕僚出身的吴昆玉离开政治圈之后,曾经出演台湾首部政治连续剧《国际桥牌社》。该剧讲述1990年代台湾民主化过程,各方势力的争斗与拉扯。他提到《国际桥牌社》想在串流平台上架却屡屡碰壁的难处,他说题材触碰到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平台不收;碰到台海危机,还是不收。他开玩笑说,因为题材太敏感上不了平台,连造反的机会都没有。

“《人选之人》偷了一个巧,虽然讲的是选举,但是里面的议题铺排或同婚议题都是侧面议题,它没有碰到两岸的、敏感的,根本政治价值民主与威权的争辩,它避开了。”吴昆玉点出《人选之人》能上网飞这样的国际平台的重要关键。

吴昆玉观察到,中国民众看剧之后热议羡慕台湾有选举,也希望自己能拥有选票,选出心目中理想的候选人。他认为,人生而平等自由,天生不爱别人管,如果连脱口秀开玩笑说了8个字就要被封掉,这的确让人心生恐惧。

“《人选之人》是民主自由跟威权社会中很强烈的对比。”他说。

“同婚”等进步价值冲撞威权体制

“对于不同议题都能进行探索,对于不同价值都可想办法对话、甚至冲撞,包容才是台湾最珍贵的价值,在华人圈里现在只剩下台湾有。”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杜圣聪解读《人选之人》在中文世界凸显的价值所在。

杜圣聪形容,《人选之人》是执政的民进党在软实力建构中,找出推叠台湾形象工程的框架典范作品。例如,在剧中同性伴侣成为一种日常,彰显了民进党的主旋律,进步的价值观,这对国共两党的基本核心价值有冲撞。

台剧能在中国掀复兴浪潮?

除了《人选之人》外,疫情期间的《想见你》也曾成为中国网民热烈讨论的话题,近期还有包括《模仿犯》、《不良执念清除师》等台剧也都受到对岸的关注。

台剧是否在中国又掀起一波复兴浪潮?杜圣聪认为,从量变到质变要有一定程度的比例原则。吴昆玉则表示,中国的管制把陆剧土壤给封死,给了高度创意的台剧一定的成长空间,然而也因为禁令的紧箍咒,就算台剧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一道命令下来就给封了,台剧要在中国抬头不是件容易的事。

记者:黄春梅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