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们今天很高兴地请到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和纽约的中国问题评论家刘念春来点评一下李长春所肯定的所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这个活动。我先把这个提法、这个口号做一个解释。所谓‘走基层’这个不用解释,就是深入群众,是新闻工作的途径问题;‘转作风’需要略加解释,国内有些媒体说‘转作风’是新闻工作的方向和性质,主要是指坚持四项原则,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指的是方向问题;‘改文风’这个也好理解,是指新闻报道体现在纸面上或者是电视画面上的效果,是指怎么样把文章、稿子写得生动一些,把节目做得有感染力一些。那么,我们现在请两位做一些点评。首先,所谓‘走基层’,你们怎么看?念春,你先说。”
刘念春:“它说的下基层是有选择性的。比如说像法轮功这么大的事件,受迫害的人从来没有报道过。信访的人那么多,这些在新闻里报道过几件?‘转文风’的话,如果它不从根本上改,也只能是治表不治里,实际有时候表里都治不了,因为根本方面不改变,只报喜不报忧。毛泽东不是曾经就说过,如果新闻媒体报道十件事儿,其中有九件事是坏事儿那这个政府就得垮台,你们不信,我信。这是他说这话的大意。他说的话已经主导了中国新闻的走向,就是所谓的把握主旋律。到现在我看胡锦涛说的‘以人为本’,这实际上根本没有以人为本。另外最基本的是现在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经营方式,可是它还口口声声说中国是社会主义。连这点都不敢正视,你说它怎么走基层?”
记者:“我们现在请孙文广教授来谈一谈对中国媒体在‘走基层’方面目前的表现有哪些可以肯定的地方,有哪些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孙文广:“作为共产党当局,从毛泽东后来到邓小平一直到江泽民,他们经常强调要‘走基层’。但是实际上现在中共当局有很多做法是高高在上的,在上面做这些决定、做这些决策,然后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它和基层越拉越远,没有贴近民情、民意、社情,离得很远。现在他们想转变作风,多了解一些下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民怨长期积累,主要是对财富两极分化、对官员的官僚主义十分不满意,发生了一系列的民众在基层的抗议活动。大连为了化工厂的事情,一万多人上街。在其他地方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就是不断有民众聚集。现在中共当局非常希望社会稳定,它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不稳定的就是基层有一些民怨、民愤,他们要上街、要上访。在这个情况下,它希望新闻界多往下面走,多听听下面的意见,让媒体做的工作也是非常难的。”
记者:“念春,你对刚才孙教授讲的这番话有什么想法?”
刘念春:“孙教授讲得很全面,也谈到了本质。”
记者:“好,下面我们讨论所谓‘转变作风’的问题。这个‘作风’是指新闻工作的方向。孙教授,您怎么看这个提法?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的统一;舆论导向和社情民意的统一。孙教授,您怎么看这个提法?”
孙文广:“现在是明显在基本点上发生了相背离的现象。党的主张主要是讲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主要的两点,一个是党的领导;一个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呢?就是要实行公有制。在中国当前来讲,主要是土地公有。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的土地归国家所有,这是党的主张。但是人民的心声呢?是要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他有土地,是他自己有使用权。而你现在要把它转移开来,要去盖大楼,要去兴建某一项建设,要给市政府盖新的办公室,要推老百姓的房子,那当然跟民意是相反的了。人民的心声是你不要去掠夺我的土地,不掠夺我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掠夺我的房子。不应该暴力拆迁,这是人民的心声。所以,人民的心声和党主张的社会主义相违了。农民要保护私有制,这样是不可以协调的。”
记者:“念春,对孙教授刚才讲的这个意见你有什么补充的吗?你来讲几句。”
刘念春:“实际上共产党这种主张是一种为我所用,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可以拿出来说,对自己不利的就不谈,或者别人谈出来后它就采取压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法统一,也统一不了。现在的维稳实际上就是强调维护自己的权力。它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为共产党权贵阶层服务。因为共产党号称七千万党员,它不可能把这块大饼分到每个党员手里,只能满足共产党内一部分极少数人的需要。如果底层民众的利益和权贵阶层的利益发生冲突,它会毫不犹豫地维护权贵阶层的利益。”
记者:“我们来讨论最后一点,就是‘改文风’的问题。文风刚才我做了一点解释,就是把体现在纸面上、电视画面上的实际效果要改变到贴近民众,使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写文章、编稿件、做节目的时候话要怎么说。毛泽东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就反对党八股了,可是到现在所有的媒体还是有很多非常老套、令人生厌的党八股的东西。这方面我想孙教授比我们了解得多。孙教授,请您讲一下对当前中国媒体文风方面你有什么意见?”
孙文广:“我是这样看的,共产党队对文风过去也强调过要反映群众,要用群众的语言说话。但是文风关键是文章或者是选材的材料到底是代表民众发声还是代表党中央来发声?现在是这样的,所有的媒体是党的喉舌。在这个情况下,(‘改文风’)只是在形式上装一下,弄几个民众喜闻乐见的,实际上是代表共产党来灌输党的意识形态,这样它是不能够和民众贴近的。民众所欢迎的就是要代表我自己的利益、代表我自己的声音,这个我愿意听。所以现在为什么报纸没人愿意看呢?它是党报了。像《人民日报》、每个省有一个党委的机关报,这些报纸没人看的。这些(党报的)语言就是灌输,来教训你、来教育你,而不是你有什么声音,有什么苦楚,把你内心世界的期望表达出去。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文风不文风的问题,就是媒体到底是党的喉舌还是民众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只要把这个转过来那就很好办了。让媒体开放自由,让大家去讲,记者自然会代表民众来讲话的。”
记者:“念春,你也经常看中国的媒体。你怎么看中国的文风问题?”
刘念春:“文风作为一种宣传工具的时候是不可能为老百姓服务,实际上就是为共产党,而且在共产党里面是为共产党权贵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它不可能改变文风,因为这个牵扯到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你不为人民服务,你不可能写群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文风自然就特别八股化。”
以上是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和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有关中国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和改文风”活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