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价值观"取代客观大数据?  评论:民族主义声音将成主流价值

0:00 / 0:00

客观数据一直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但在今天一切以政治挂帅的中国,连学者也提倡放弃依赖大数据,要用 “主流价值观导向”驾驭网络算法,以防止对公众利益及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不过,如何能让主流价值观导向驾驶大数据?当中的主流价值指的又是什么呢?

随着中国积极进行“净网”行动等网络监管工作,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周四(14日)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出响应中央网络政策和主张,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他说,从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层面而言,绝不能任由推荐算法决定青少年的信息获取和价值观形成、决定信息分发导致意识形态安全失衡,以及绝不能因法律、技术监管能力不到位,而令互联网信息算法推荐服务在关键时刻带来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算法带来的风险隐患,陆小华提出四大建议,包括要树立正确导向,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该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亦要建立法律法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要为算法综合治理提供规则依据、奠定法治基础。同时,陆小华建议要提升监管能力,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具有在不掌握算法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以一定规则、特定输入条件、输出结果对算法进行综合测试的专业能力,并研判算法应用产生的的意识形态、社会公平、道德伦理等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最后他提出要优化协同机制,多方参与算法安全治理机制,特别是强化企业对算法应用产生结果所负的主体责任,才能够形成算法安全多元共治局面。

有天津学者周四(14日)撰文,响应中央政策,要用主流价值观导向“驾驶”网络算法,以防算法对公众利益及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中国《经济日报》头版)
有天津学者周四(14日)撰文,响应中央政策,要用主流价值观导向“驾驶”网络算法,以防算法对公众利益及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中国《经济日报》头版)

何为“主流价值观”? 网络研究员:网络将只剩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声音

对于文中所提倡的主流价值,中国网络研究员周曙光接受本台访问时指出,随着习近平上台后,当局越来越重视网络言论控制,令网络只剩下强调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亦继而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其中一个例子,便是有人近月在微博批评《长津湖》而遭拘押。

周曙光: “和平理性的声音基本上已经被消失了,现在只剩下一些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内容在网络上传播。而这些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内容都是要政治正确的,所谓政治正确都是虚假、叙述、宣传。对于中国以外的民众来看,这种主流价值是很荒唐的叙述。”

网民李女士周四以书面接受本台访问时,亦质疑“主流价值”的定义。

李女士:“这个牵扯敏感的假话忽悠,什么叫主流导向?应当是依法行政,善待国民,权力不能超越宪法,不搞特权专政,接受人民的监督。”

要如何控制算法?

不过,网络算法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内建的公式,具体来说,要如何让主流价值观导向“驾驶”大数据呢?周曙光相信,以中国掌握大数据的技术,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的说法具有可能性。他认为,一旦当局成功训练AI(人工智能)控制算法的能力,中国网络审查的效力将会大大提升。

周曙光: “要通过数据集来训练AI的判断能力。当中共用它所有经过审查和过滤的内容来训练AI,这个AI就会对内容审查有更高效力和能力,所以它一定能实现。它拥有这么多强大的政治力量、媒体、舆论、网络数字算法的情况下,能有更高效率对民众进行洗脑。”

今年1月,中国网信办就《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当时已指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记者:郑日尧 责编:胡力汉、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