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安全性存疑 只因肩负“政治任务”

近期由于美国对微信的“封杀”,外界再次聚焦使用腾讯旗下这款应用软件的安全及政治风险。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与商业密不可分的大环境下,垄断了中国聊天软件市场的微信似乎已成为当局监控民众丶审查言论,甚至处罚异见人士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中国近年来强化压制公民言论的自由空间,因言获罪案件屡屡发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 – 当事人通过微信发布的信息,往往成为他们被入罪的“证据”。

例如,中国公民记者张展被控“多次通过微信等网络媒介”, “恶意炒作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前遭重判20年的重庆民营企业家李怀庆则被指,在其担任群主的微信群内,转发有关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信息,“鼓吹以‘爆料’丶‘道义抗争’丶‘暴力革命’等方式颠覆国家政权”。

微信也有"政治任务 "

因安全考虑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独立媒体人刘先生形容,中国当局对微信的管控就是“斯塔西审查信件的现代版”:

“一个宪兵政治的社会会尽可能审查一切言论平台,专制政权搞白色恐怖就说明有些矛盾和危机已经无法蒙混过关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12亿活跃用户的微信,是中国官方主要的信息审查渠道之一,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当局除了删除敏感内容外,微信还经常对讨论疫情丶人权等话题的账号进行查封,而随后,警方则会跟进约谈被封账号的用户。

用户屡遭审查 微信安全性存疑

同样有封号经历的刘先生表示,自己发言时从来不进行自我审查,他想以“人头”来“试探微信审查的规律和底线”:

“我发现,微信主要监控10人以上的群和朋友圈,目的当然是阻止‘政治有害内容’的传播。敏感信息类会通过AI识别拦截,也就是你以为你发出去了,其实别人看不见。对中共而言,比起真相,‘讨论’才是头号威胁,毕竟很多维稳话术和扭曲的新闻根本经不起推敲。”

另一名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微信使用者,就曾因在微信群里转发香港“反送中”运动相关视频,而被封号丶“喝茶”。他说:

“打电话叫我到派出所,前前后后有三组人员审问我,问:有没有发给别人或者其他群?为什么这么做?信息来源?……还扣留我手机一个星期,警告不得转发香港的事。我当时才明白,微信是裸奔。”

微信不用加密技术 专家:故意的

微信暴露用户隐私,安全性能存疑的情况一直为人诟病。

从事手机软件开发工作的王先生解释说,微信用户信息无法保密的原因就在于,微信使用的是客户端到服务器加密,而不是端到端加密:

“客户端加密就是除了你和对方,还有服务提供商知道你们说了什么,有泄漏信息的风险。如果是点对点,除了你和对方,没人知道你们说了什么。除非破解加密密码,不过破解加密非常难。”

他解释,微信采用客户端加密技术是故意为之:

“中国所有的社交软件都要求有一个服务中心,政府不允许自己不能操纵的信息传播。这就是为什么,推特丶脸书丶Line这些社交通讯软件不能在大陆使用的原因。”

一石二鸟 官方透过微信进行监控、宣传

中国公益人士杨占青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也分享了中国官方曾利用从微信获得的信息,对他噤声、污名化的遭遇。他说,微信和其它中国当局能控制的社交软件一样,俨然成为当局的宣传工具和监控平台:

“微信在中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它还是一个媒体工具(例如官方公众号),更(有一些像微信支付丶扫码等功能)涉及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都是可以监控到的。”

民众还有其他选择吗?

由于民众对微信的不满逐渐增多,同时如电报(Telegram)丶Signal等加密功能更好的聊天软件进入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转战”微信之外的社交软件。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应用追踪机构Apptopia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区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中,电报和Signal的下载量一直稳步增长。

不过,上述几名人士均表示,即使了解到微信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全面放弃功能强大丶普及面广的微信还是有难度。翻墙或下载需要使用VPN的电报(Telegram)丶Signal存在风险,权衡再三,他们多数选择留守微信并进行自我审查,也由此开发出隐晦的“反审查”技巧。例如,给图片上涂色,或者视频前加几秒无关内容,以及各种“黑话”等等,来紧抓所剩无几的自由空间。

记者:韩洁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