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协会在纽约举办“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记者座谈会

0:00 / 0:00

4月30号,在纽约的亚洲协会邀请《华尔街日报》6名80年代以来曾在中国报道的记者座谈“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记者们回顾了中国的变化和当今面临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1981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如今有100多位工作人员。当天参加座谈的包括1983年即前往中国的阿曼达•贝内特(Amanda Bennett),她回忆,当时只有17个城市允许外国人去,往美国打电话还需要预订。外国记者和家属去十三陵野餐,还是在公安的包围监视下进行的。

目前担任副主编的白佩琪(Rebecca Blumenstein)2005年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已经有50个豪华酒店,各种工程在进行中,外资大量涌入,经济在以10-11%的速度增长。

白佩琪:“奥运前北京上演了一场豪华秀。奥运之后,我跟一些西方公司的人吃烤肉,有微软、诺基亚的,他们感觉到合资的中方好像不需要他们了。奥运之后,给外国企业的机会就关闭了,机会还是给了中国的国企。”

现任驻华记者裴杰(Jeremy Page)1992年作为18岁的青年背包客就去过中国。2010再回来报道的时候看到经济上和外表的变化,政治却依然没变。他说的汉语像80年代的人,用来报道政治话题却不过时。裴杰写了很多关于薄熙来的文章。

裴杰:“薄熙来事件的爆发使人们突然看到中共内部问题有多大,高层争斗还是占主要因素。薄熙来的故事广泛转载,迅速扩散,党也得想如何处理危机,出台一套能与事实匹配的说辞。”

在座的还有《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主编袁莉。她曾经在新华社工作,后来在工作中结识了真正的记者,到2001年感觉做不下去了,就离开新华社,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在美国住了六年回到中国,她也感到,北京除了故宫全变了。但是电视和广播中的新闻还是一模一样。

90年代中后期驻华、后来成为《华尔街日报》执行总编的鲍伟杰(Marcus Brauchli)表示,信息还是流出,人们还是知道一些情况,微博的讨论也给政府压力,使得当权者不得不应对,虽然其调整是微妙的。

视频转载: “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座谈会现场(亚洲协会)

2007年前后驻北京的班安祖(Andrew Browne)认为,说“中共把2亿5千万人解救出贫困线”是谎言。实际情况是,中共当政几十年,经济管理形成长期的痼疾,经过大跃进、文革屠杀式的强权统治,中共终于退后了一步,允许2亿5千万中国人自己把自己解救出贫困线。

班安祖:“是中共的退后,退出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允许他们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创造了如今的经济成果。”

他说,独裁统治也能产生经济奇迹,但是目前中国的独裁模式已经失去动力。现在要面对的问题是,从投资型经济、出口型经济转变为消费型经济。投资型经济的赢家是生产方,在中国是大型国营企业。工人则是居无定所的城市漂流人口,住在城外帐篷里,低工资、低福利。

班安祖:“要想产生消费型经济,就需要把从前流入生产方的钱放入消费者的口袋,放入家家户户。问题是旧经济中的利益集团、国有企业是否愿意看着钱流入寻常百姓家。”

主持座谈的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指出,中国已经到了,微小调整(tweeking)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