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审先判 陈杰人遭官媒炮轰

官媒新华社8月16日发布文章,抨击媒体人陈杰人制造舆论漩涡、进行非法活动,几年敛财数千万元。有评论认为,当局未审先判违背法律,而文章中所揭露的部分事例并不足以构成犯罪证据。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8月16日发布题为《从“网络大V”到“网络害虫”——陈杰人涉嫌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罪案件透视》的文章,文中说,陈杰人先后注册建立21个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账号,“打着法律和舆论监督名义和公平正义的幌子”,发表炒作、攻击、揭露等各类负面文章3000余篇,炮制各类负面舆情200余起,制造一个又一个舆论漩涡,大肆进行非法活动,几年时间敛财数千万元。“严重扰乱网络管理秩序、破坏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稳定。”

文中列举了陈杰人“敲诈勒索”的多起案例,指其在全国多地购置房产,银行流水过亿,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还把他的母亲打得遍体鳞伤。

有关报道随即被多家媒体转载,湖南各地的公安机关官方微博也转发了相关微博。

关注事件的一名知情人士向本台表示,文章中没有记者署名是很不寻常的情况。此外,文中的部分指控并不足以构成犯罪证据:

“这个是统一发布的,不是媒体的自主行为。这些报道都没有署名,这是很不正常的。然后陈杰人提到的官员的问题,比如湖南省委秘书长年龄的问题,我们看到报道里面根本没有。到底真的假的?为什么不查不公布?其中有一个贵州毕节的事情,说贫困地区到北京去开五星级酒店搞扶贫会,他说有人找他(陈杰人)给他爆了个料,爆料之后政府给他(温州老板)签了一个汽车城的协议,然后就顺利拿到了土地证。拿到土地证不是什么违法的事啊,只是用舆论监督倒逼人家把土地手续拿到了,当然他(温州老板)会去感谢陈杰人,这跟政府没什么关系的。”

该知情人士强调,陈杰人和其家人被捕后,律师就未能见过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陈杰人做出的任何陈述都是不可信的:

“他现在被关已经有40多天了,从来没见过他的律师,包括家里面其他的人的律师都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当事人,这也是完全不符合法治原则的。所有人在封闭的情况下,见不到律师,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这个时候供认的东西,写的悔过书都是不可信的,完全可能做出虚假的陈述。”

网络活跃人士“秀才江湖”吴斌认为,当局的做法是未审先判,违背了法律:

“在人治社会,这样是违反法律精神的,未审先判。陈杰人现在没有宣判,不能证明他是个坏人。媒体接到政治任务了,朝廷不喜欢他,就打压他。这些喉舌、公检法都是为一个政权服务的,互相联合的。”

湖南知名媒体人陈杰人以及其家人今年7月初被当局带走调查,后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张磊律师及仝宗锦律师7月中旬前往郴州市公安局要求会见陈杰人及其弟弟陈敏人,但遭到拒绝。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