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曾供职多家报刊的记者殷玉生开始筹款进行独立调查,他的第一篇独立调查报道是有关原财新传媒记者陈宝成在家乡维权被警方刑拘一案。殷玉生周一告诉本台记者,选择独立调查是因为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没有逐级的官方审查,调查报道的选题及内容可以更加真实,并能及时通过微博发布。曾报道过殷玉生的北京艺术家艾未未认为,独立调查虽然有风险,但是意义很大。
9月24日,一篇名为《陈宝成案件的独立调查》的博客文章引发民众关注,文章详述了平度陈宝成抗强拆的来龙去脉。而该文章的作者署名“雨声”是原《成都商报》的记者殷玉生。
殷玉生2010年曾因报道“我爸是李刚”的河北大学校园飙车事件而被报社辞退。今年7月,在杂志社供职的他因杂志社改版再次失去了工作。其后,他便开始筹款进行独立调查。
根据美联社此前的报道,通过向公众筹款,殷玉生一方面可以获得一份收入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又能让公众得到真相。如果这一模式能够成功,可以让更多的记者摆脱传统媒体的束缚,获得自由。
殷玉生周一接受本台采访时说,萌生这一想法已经很久了,而陈宝成案是他的第一篇独立调查。
“早就想做独立调查,但是因为个人如果没有记者身份可能有各种困难,在选题方面会有很多限制,想了很多种模式。正好陈宝成的事件爆发,因为之前也报道过,它突然爆发之后,我对一些情况马上了解,所以就以此为第一个选题。”
记者:“那您之后考虑做哪些方面内容的独立调查呢?”
殷玉生:“独立调查我初期想的是在现场(做)突发事件,这是最好的。因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官方对记者身份的审查会有疏漏。而且能保持热点。而且在报道的过程中,我在现场发微博能够更引起大家的关注。”
殷玉生又表示,之所以选择独立调查而不是继续在传统媒体工作,其一是因为在自媒体时代,纸媒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及微博等新型平台,其二则是由于独立调查不会像报纸一样受到诸多审查,可以将真相完全呈现给大众。不过他也坦诚,做独立调查也有很多困难,包括筹款以及来自官方的打压。
“我既然是试水,首先在选题方面有一定的自我阉割,但这样我也知道肯定会有(来自官方的)打压,看能扛到什么样吧。虽然说有自我限制和自我阉割的方面,但是相对于报社的审查程度,我认为自己最少从选题到内容会比他们更接近真实。”
北京网络活跃人士王仲夏则认为,独立调查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他说:“你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你做你的调查,你接触的资源,你的能力、你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有限,我觉得这种独立调查只是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他对官方的不信任。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独立调查的人,这种民间的力量,它弄出的东西,对错先不管,他的宣传的力度,远远不如官方的信息。”
中国大陆对记者的采访报道一直有严格的限制。今年10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2014年将换发新版记者证,要得到新记者证,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而培训内容除了中国主要新闻法规和规章管理制度外,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伦理、新闻法规、新闻采访规范和如何防止虚假新闻等内容。有分析认为,此举是为了防止记者“出格”报道。
殷玉生此前一直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包括2010年参与庆祝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聚会等。同年,他与友人聚餐后,遭到警察跟踪、殴打。
曾采访此事并摄制成纪录片的艾未未周一向本台表示,在中国,独立调查的生存空间很小,而且由于往往涉及到对权力的追问,因此很可能要冒风险。但他同时认为,民众对真相的渴求使得独立调查能够长久存在。
“中国任何做独立调查的可能都会冒一定的风险吧,但是,这也正是独立调查的意义所在。因为只要做事件调查,都很难回避权力在里面的作用,权力本身是很凶的。我们做5.12四川地震的调查,我们做的就是独立调查。这些我想在中国由于它的空间特别小,而且它会直接质问权力的一些做法吧,所以说它还是很困难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扬帆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