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涉中缅关系 中国当局大力删除网民支持果敢言论

0:00 / 0:00

缅甸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靠近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连日来持续交火,大批难民涌入中国云南。与此同时,中国当局加强网络审查,删除了许多中国网民支持果敢华裔叛军的言论,网上传播的果敢华裔平民死伤的照片也被删除。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怕破坏与缅甸政府的关系,不愿对缅甸政府军镇压果敢华裔武装问题表态,反而在国内封网封锁有关消息和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2月20号报道,缅甸境内的果敢地区主要人口为华人。果敢叛军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领袖彭家声也是华人,他曾与现已解散、此前受中国政府支持的缅甸共产党有关。上星期,85岁的彭家声发出《告世界华人同胞书》,呼吁“同根同族”者为他们提供支持。公开信在中国网络上流传,引发不少中国网民的同情和支持。有网民在微博上分享果敢年轻女孩儿手持中国国旗的照片,以及果敢店铺被洗劫一空、平民死伤的照片。有网民把果敢问题比作克里米亚问题。还有网民表示“声援果敢”。彭家声的儿子、果敢叛军指挥官彭德仁在2月18号公布的春节致辞中感谢中国网民在过去一年的支持。战火导致大量难民逃到中国境内,果敢叛军武装也在向中国求助,这些情况令此次冲突变成了中国政府的一个敏感话题。

报道说,中国政府近几天加大了网络审查力度,大量删除果敢女孩儿手持中国国旗的照片、果敢平民伤亡的照片和中国网民支持果敢华裔叛军的言论。

现在中国云南的缅甸籍华人“波仔”是一名救助果敢难民的志愿者。2月20号晚间,他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网络上被删除的果敢照片都是真实的,上星期他在果敢亲眼目睹了平民伤亡的惨状。

“在缅甸政府军进入果敢以后,就出现了射杀平民的情况。其中有一天在白天,别人骑着摩托车,缅甸军人就大胆的射杀。(平民)已经死亡后,我进去看到,有一个60多岁的女的被射杀死,有一个中国籍四川人被打死,还有一些人被捆绑打死的。”

“波仔”介绍说,从2月7号开始,大批缅甸果敢难民涌入中国云南镇康县南伞镇,目前大约有1万多果敢难民被安置在中缅边境的中方贸易展览馆,一些来自中缅民间的慈善组织、志愿者对难民提供帮助。中国当局已派出武警对该难民营实施封闭管理,难民进出实施严格登记。另外,还有大约2千多名难民被安置在中缅边界125口岸缅甸一侧的难民营。“波仔”呼吁,更多民间志愿者对果敢难民提供帮助。

“目前最紧缺的东西就是被子、药品、帐篷等物品。也缺医务人员。”

中国大陆网民杨先生几天前曾在网上发帖,呼吁有志之士跟他联系,他愿意“领导志愿兵无偿支援果敢人”。杨先生2月20号晚间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当局近来的确加大了对网民支持果敢言论的审查力度。

“最近几天我一连发了3、4次帖子,说我正在招募志愿军,后面两天网站系统就把我的帖子屏蔽掉了。”

杨先生认为,中国官方和民间都不应对缅甸政府军在果敢的军事行动无动于衷,应该支持果敢华人。他说:

“我们如果去支持,不是去支持彭家声这个人,关键是果敢生活了很多华人,原来是中国的地盘,明朝还是清朝的时候好像被英国划给了缅甸。另外,如果缅甸政府军吞并果敢,也不利于中国的战略利益。”

杨先生还说,一些中国网友对他的帖子做了回应,说要去果敢,但目前看来都不靠谱。

“(笑)有人给我打电话来说,他年纪很大了,生活无望,想去果敢拼一把。其实在网上发帖的很多人都是愤青,他们在网上的很多言论可以当玩笑看,因为如果真的让他们拿出行动来,他们可能跑得比谁都快,赶紧躲起来。”

《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报道则说,中国官方报纸《环球时报》英文版在2月16号发表社论,谴责一些媒体把果敢与克里米亚相提并论,社论说:“那些作出这种比较的人不是在胡言乱语,就是别有用心。” 该报呼吁,“中国社会的各种力量应该保持清醒,不要对缅北地区的事务作出过早的判断或者插手干预,以免影响政府的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同一天的北京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说,中国 “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中国领土从事破坏中缅关系和边境地区稳定的活动”。

退休的美国托莱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冉伯恭对此评论说:

“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中美双方都在争取缅甸政府的友好合作。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政府绝对不愿意伤害中缅关系,让缅甸倒向美国一边,共同对付中国。因此中国政府压制国内舆论,不愿插手果敢问题。不过中国也不能完全不管果敢难民问题。”

法新社2月20号的相关报道说,自2月9号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叛军交火,战事已经持续11天,并不断升级。目前至少有3万难民涌入中国境内。2月17日,缅甸政府宣布该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记者:林坪 编辑: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