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农业部表示,2007年将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海外学者认为,只有土地制度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农民的处境。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在农业部计划为农民办的诸多实事中,科技培训是个亮点。仅从香港《明报》所援引的“在全国选择一万个村、每村40名以上的农民,进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这句话来看,计划中的培训工作具备一定的规模。除了科技培训而外,计划办的实事还包括建户用沼气、太阳灶等,计划的这一部分应该说是相当具体的。
美国三一学院中国三农问题学者文贯中表示,为农民办实事是好的;有一个好的政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土地制度:
“农业部今年要为农民做十六件实事,是件好事,但我想农业问题还是离不开制度,政策是一个短期的、短效的,制度是长期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中间有好几次的高潮,还长期领先世界其他国家,肯定是有一些制度在支撑的,一个就是土地制度,中国从战国时期就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得生产力很早就领先,使得社会大部分时间比较安定。”
文教授表示,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特别是土地交易政策不是对农民的帮助,而是对农民的歧视:
“中国城市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很多农田要逐渐变成城市用地。土地现在名义上归集体所有,在此过程中,如果是土地私有制,当然就按照市价进行补偿,农民就会得到很多好处。在中国这个规定非常不利于农民,是歧视农民,它说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只有低价卖给国家,国家转手放到到土地市场里,而国家是可以进行市场交易的。这么一来,各地的地方政府发了大财。中国的城市化还要进行几十年,但是到目前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交易基本上还是如此。中国政府说要提高对农地征用的补偿,但它本身没有市场价值在里头,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个土地市场,必须要土地所有者自由买卖的情况下,其价值才能形成。”
文教授说,土地私有化有助于为农村吸引外来资金、使农村变为成功人士的家园:
“土地是农民的,但我们必须想象成功人士在外地经商或做官发财了,可以在本村置产置业,就可以有钱财大量地投到家乡,这就使资金回流到本乡本土,但现在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往城市。”
这位知名学者表示,土地私有化进程一开始会伴随土地丈量等技术方面的挑战,也会遭遇来自开发商和地方官员的阻力,但是土地私有化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完成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对一个真正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来说应当是义无反顾:
“涉及到几亿人土地要重新划分,城市开发商和一些地方官员会极力反对,这样巨大的利益就要从开发商和官员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这是为了政府为了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有代价,但我觉得非常必要。丈量土地所需的人力、物力,中国政府完全可以承担,靠现在的技术不成问题,如果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象中国政府历来说的,那么土地私有化我觉得完全可以做到。”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教授朱永德表示,中国政府现在无意实行土地私有化,也许是担心:土地私有化必然带来土地兼并,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蜕化变质。
“私有化的结果一定产生兼并现象,有些人不想搞,有些人尽量增加个人土地所有。现在的市场经济等于把社会主义放弃掉一半了。再把土地私有化当然整个社会主义就没有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