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四的报道说,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努力,使世界到达70亿人口的时间推迟了5年。报道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到2010年的19%。
报道援引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的话说,实施“一胎化”政策的计划生育,避免了中国人口多增加4亿。
翟振武例举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说,世界人口每年增加大约1800万人,如果不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贡献,世界人口早在5年前就会突破70亿。
然而,中国官方的这种说法却受到其他一些专家的质疑。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博士,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副教授蔡泳去年曾在《中国改革》杂志上发表文章反驳翟振武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少生4亿”的论点不够严谨,缺乏科学依据。并表示,中国从1980年实施计划生育以来,至多只少生了1亿多人口,但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政治代价。负面影响中国政府的国际声誉。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亚太部负责人彦明蔺也不认同中国有关其计划生育政策减少出生4亿人口的说法:
“中国的计划生育确实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计划生育是不是要走到这个极端,就是一个孩子这个程度,确实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中国一贯讲计划生育30年减少四亿人口等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特别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人口老年化。中国11%的人口已经达到60岁或者60岁以上,还有就是劳动力的问题。现在中国好多产业关门。还有一个就是人口性别的失调。堕胎、溺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口比例失调。”
王丰和蔡泳在文章中以1970年出生率与中国相似,人口100万以上的16个国家为例指出,这16个国家当中有12个国家在1970年的出生率高过中国,但是在1990到1998年的出生率都低于中国。
王丰和蔡泳的文章说,1970年后,与中国出生率相似国家都出现了出生率的下降,但没有哪国像中国在计划生育上做出了这样巨额的社会投入、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来控制生育。更没有哪国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让家庭做出沉重牺牲,同时孕育了未来巨大的社会风险。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亚太部负责人彦明蔺也认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更多采取教育和提供服务的方式:
“应该是让大家自觉自愿的,尽量做到不是行政命令式地实行计划生育。经济发展可能给它提供更多的机会。她可能不愿意在家里面生孩子。尽量把它转成一个自觉自愿的方案。这里包括对官员的教育等等,对服务的加强呀等等等等。”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最近公布年度世界人口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达到70亿,并指出,如何面对人口增长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担将是人类的一大挑战。报告说,创纪录的人口规模意味着人类的寿命变得更长、以及婴儿的存活率变得更高。但报告同时指出,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分享人口增长带来的好处。比如不同国家人口的生活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而每个国家之内又存在贫富差距、男性和女性在权利和机会上也存在着不平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