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属下的《环球时报》日前发表题为“务实分阶段推动国有财产公开”的社评说,官员财产公开一直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次党代会期间,媒体不也断就此追问代表意见,使这个话题进一步升温。
社评表示,官员财产公开是中国改革的大势所趋,并提议,要使官员财产公开这个过程与中国反腐败的综合治理协调起来。社评还强调,一定要避免它成为充满怀疑、不解甚至震动的过程。这项改革应加强中国的政治清明和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社评为此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财产公开需要制定时间表,使这个问题不再拖延;第二,采取渐进方式,促进全社会对财产公开信息的适应,不激化矛盾;第三,官员财产公开不能搞成花架子,要鼓励舆论参与实质监督,确保财产公开的成功。
社评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路线图:第一步在党代会之后,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加强现有财产申报制度;第二步在上述过渡期后,对计划新提拔的县处级以上干部、新当选的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行财产公开制度;第三步,选择两三个省市试点,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公开财产;第四步,在时机成熟时,全国担任各级公职的人员都要公开财产。
美国中文网刊《北京之春》总编胡平就此表示,他对中共能否有效实施官员财产公开制有疑虑:
“我觉得第一,要公布官员财产本来是马上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用不着分期分批,所以它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在拖延。第二,在没有新闻自由、没有独立的司法,也就是在缺少有公信力的监督机构的情况之下,他们未来将要公布的那些官员财产是不是可信、真实,本 身就很成疑问。我们知道,很多高级官员他们都不把大部分财产列在自己名下,而是挂在许多亲戚朋友名下。所以要是只公布官员真实名下的财产,那就根本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的。”
《环球时报》的社评表示,官员财产公开要想获得良好的综合效果,还有赖于其他改革齐头并进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坚决抑制官员们的各种“潜规则福利”,同时开辟官员获得正当利益的合法渠道。
官员的腐败泛滥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民众深切关注并对之非常反感的一个问题,而他们对建立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制度的呼声也一直在不断高涨。因此,许多人对胡锦涛在十八大政治报告时中没有提供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的的时间和具体法规及措施感到失望。旅美中国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社执行主任陈奎德教授,就《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呼吁中国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一事表示:
“这是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中共目前所采取的一个姿态吧,但是能不能切实的公开财产,我们还要看。我觉得这总之还是一个正面的进展。这个事情过去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实行。过去它有个财产申报制度,但那是党内的申报,不是对社会公开的。现在要求官员财产公开与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有关。其中一个就是《纽约时报》最近就温家宝家族隐秘财产所发表的一篇报道。随后温家宝也表示他要公开他家的财产。这是一个好的进展。各方的人士也有疑虑,第一,它是否能够做下去;第二,怎么知道它公布的财产是真的还是假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7月12日曾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首次明确了副处以上官员须报房产及投资。申报范围包括收入、房产、投资,婚姻变化;配偶子女移居国外及从业情况等。申报时间为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然而,事实证明,这个规定似乎没有起到遏制腐败和促使官员收敛行为的效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