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人口问题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加强和改善这方面的工作。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newborn-200.jpg
2005年1月6日在北京出生的这位婴儿被宣布是中国的第13亿个人。法新社照片

中国官方于12月26到27号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中国官方的新华网援引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的讲话说,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他提出四个要点:第一,稳定计划生育政策,稳定计划生育队伍,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这个重点和难点。第二,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覆盖面,把困难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第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第四,关心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干部职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中国政府和经济问题专家杨大力教授,就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状况和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我觉得总体来讲从政策层面上的确是这些年政策开始变得相对温和了一点,但是另外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本身最根本的问题政府并没有完全松口,而且温家宝总理也好其他人也好强调这个政策不能变,这也是应对有些人提出的这个政策要考量怎么变。大家也认识到控制人口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以及一些弊端:性别比失调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另一位与会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就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推行优生优育,加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严惩针对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要加快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芝加哥大学的杨大力教授就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表示:

“控制人口所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弊端包括现在所产生的一些性别比失调的问题,计划生育问题本身在中国国内就加剧了这些问题。另外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内部的确有人开始探讨是不是计划生育政策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我个人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中国政府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政府计划生育政策的制订者也好,执行者也好也在开始考虑怎么能够更多地减少过去那种特别凶的政策执行方式,包括比方说最近山东临邑的这些问题。更多的采取的是一种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大家改变生育的行为:比方说给执行计划生育的到一定年龄的人每年提供一些补贴,这在许多地方已经实行了,现在多生孩子在有些地方,多交点罚款就可以了,不象过去把房子都给扒掉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关于爱护女婴方面,政府也的确是在采取一些政策,而且全国各地开始有一些比较具体的举措。”

中国实行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部分地区的生育率已经降低,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有些学者因此提出,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必要进行修改,否则中国老人的赡养可能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三月份公布,至2005年11月1号零时,中国总人口中的男性人数为6亿7千3百零9万,女性人数为6亿3千3百19万,男女性别之比约为106.30。中国男女新生儿的比例高达117:100,大大超出了“国际警戒线”。 在世界工业化国家中,这一比例为104到107:100。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