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重罚基层民众引发的民怨层出不穷。陕西榆林有菜贩卖出5斤芹菜后,因为抽检不合格,遭当局罚款逾6万元人民币。部分地方政府在财政困难下透过罚款增加收入的现象,再度引起关注。
中国国务院近日对全国19个省市展开大督查,发生在陕西榆林的一起个案引起督查组关注。
官媒中央电视台报道,榆林一家蔬菜粮油店去年10月进了7斤芹菜,市场监管部门提取其中2斤抽检,另外5斤以每斤4元卖出。一个月后,报告显示该批芹菜检验不合格。
根据处罚决定书,菜贩无法提供购进该批次不合格芹菜的供货方许可证明及票据,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菜商罚款6.6万元人民币,并没收卖芹菜20元的“违法所得”。
被罚菜商:当局不应“一下子把人罚死”
被罚的贺姓菜贩承认犯错也接受处罚,却认为当局不应“一下子把人罚死”,又说“自己得卖多少吨芹菜才能挣回来那6万多?”
央视报道说,督查组查阅榆林市监局2021年以来在食品安全对小微市场主体的50多起处罚中,超过5万元的就有21起,而涉案的案值却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元。
按照中国法律,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中国国务院督查组官员对榆林市监局表示,一个几十元的案值罚好几万元,过罚不相当。执法不能只讲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要为小微主体的生存营造良好环境。
浙江温州城市大学退休法学副教授蔡钒认为,当局采取的手段违反了中国行政法的原则。
蔡钒:"你必须考虑到是否合法,处罚的是否合理,违法的行为跟处罚的裁量是否按照比例,譬如说,罚款可以从几百到几千,在执行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比例性的问题。在中国,不按照比例原则来进行处罚时有发生。"
评论:陕西当局“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中国经济评论员“金山”(化名)形容这是一起标志性事件,反映了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拮据,为了罚款创收,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金山:“我们第一次看到有贩夫走卒的菜贩受到所谓的合格不合格的检查。千年奇观。随便执法,滥用法律。他们确实已到了不违法、不压榨、不抢夺、不利用名目繁多的理由进行罚款就活不下去的地步。更表明财政已难以为继了,要以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方式来满足财政的需求。”
异议人士林生亮相信,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地方政府重罚基层民众的事件还会不断发生。
林生亮:“这就是地方在搞创收,而且将来会越来越多这种事情发生,会有更多天价罚款的事情出现,这跟大环境有关,中央要求地方政府上缴税收。随着房地产泡沫爆破、大量企业倒闭、外资撤离,地方政府又要完成任务,只能找小商小贩等弱势群体下手。相对来说,这些小商小贩更容易被他们收割。”
《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也对事件表示关注,认为陕西当局对菜贩的处罚太过分,下手太狠,与中国的基本政策背道而驰。
记者:高锋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