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北京天安门“六四”事件33周年之际,当年的遇难者家属群体再次要求共产党当局,尽快公平、公正地解决“六四”问题。这让人不禁要问:在中共执政下,“六四”问题究竟能否得到公正解决?
“我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当局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没有一点进行反思的可能性。没有反思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呢?”这是“六四”事件亲历者,“六四”后一度被关进北京秦城监狱的四川异议人士陈卫。
当年曾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陈卫周四对本台表示,近些年来每逢“六四”这个敏感时期,当局都会严格控制相关人士的行动自由,并且始终坚持对这起事件的定性。这让他看不到共产党当局对“六四”屠杀的丝毫悔意。
" 天安门母亲 " :矢志不渝!
不过,对于几百名“六四”事件遇难者的母亲群体来说,坚持向政府追责看上去不只是个义务,更是个责任。“天安门母亲”群体周三发表祭文说,33年来,“六四”遇难者家属中已有64人相继离世,但他们始终以和平、理性的方式提出“真相、赔偿、问责”这三项诉求,要求通过法律程序与政府对话,以解决“六四惨案”的相关问题。文中说,为了寻求公平正义,他们仍将坚定地走下去。
曾多次探望丁子霖等“天安门母亲”成员的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社会学者周孝正表示,尽管他认为中共当局绝不可能公正解决“六四”事件,他仍然非常支持和赞赏这些难属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即便不能实现,他们也要提出诉求,这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些‘天安门母亲’为此努力当然是对的,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本台记者周四晚间还拨打了多名身在中国的“六四”事件亲历者、人权活动人士和维权律师的电话,但犹如历年一样,在“敏感时期”他们的电话大多无人接听。
" 六四 " 定性为何始终未变?
回顾中国政府历年来对“六四”事件的定性,不难看出当局的态度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早在“六四”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就通过决议指出,“极少数人利用学潮,在北京和一些地方掀起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进而在北京发展成了反革命暴乱。”
在2007年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大事记》中,当局将“六四”事件形容为“戒严部队实行清场同时进驻天安门广场”,平息了这场“反革命暴乱”。
在2019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当局将“八九民运”形容为一场政治风波,并指出平息这场暴乱捍卫了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前进。
北京时政评论人士华颇说,比起前些年倾向于“冷处理”公开悼念“六四”事件的人来说,中共近年来对这样的公民行动表现得更加冷酷无情:“以前如果有人要纪念六四,当局也就是把人控制住,时间一过就不了了之了,因为怕把这件事越炒越大……。但最近这些年,如果有人要纪念此事,立马就会被采取司法措施,被起诉、被判刑等等。”
华颇还说,正因如此,他同样认为中共不可能为“六四”事件翻案。
海外民运坚持纪念 " 六四 "
三年前适逢“六四”事件30周年之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英国广播公司(BBC)、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等多家外媒的记者,曾在北京街头询问路人对“六四”事件的了解程度。受访者大多表示一无所知,还有些人甚至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立刻跑开。舆论普遍认为,这反映出在当局长期压制对“六四”事件讨论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已经无法表达鲜明的态度。
但这无法阻挡人们在海外继续纪念“六四”事件的决心。今年6月3日下午,众多海外民运人士筹备的“六四纪念馆”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六四”特别展览开幕式;当晚,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还将在华盛顿举办“六四”烛光悼念晚会。6月4日上午,各界人士将在华人聚居区马里兰州罗克维尔(Rockville)举行以“六四”事件为主题的纪念集会;当天下午,全美学自联等组织还将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前举办“六四”事件33周年纪念活动等。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