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所”作为日军侵华及“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曾经在中国多地都有被发现。上海虹口的“海乃家”曾是40名来自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慰安妇被迫“服务”的场地。2016年因城市规划计划曾面临拆除危机,也引发了公众关于“如何保留特殊历史记忆”的思考。
位于上海虹口区公平路公平里弄堂的“海乃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所开设的“慰安所”。
曾经是世界上慰安所最多城市的上海,如今已经跨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都市的行列。在城市更新建设中,这栋摇摇欲坠的古老建筑曾在去年面临拆除危机。但在历史学者苏智良的努力和媒体广泛报道下,暂时得以保留。
“海乃家“的去留问题,除了引发一轮关于城市改造和历史保护之间的讨论,同时也让“慰安妇”这个议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
“慰安妇”在亚洲一直是政治敏感话题,并总是为中日韩三国的外交关係製造不稳定因素。但日本和韩国就此问题在15年底达成和解,而中国外交部反应低调,暗示中方并不急於同日方达成和解。
中国政府对于“慰安妇”受害者一向采取“不反对也不鼓励”的态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表示,当局就曾经阻止他发表相关文章。
他说:“中国政府真的做得不够。这是一个战时的人权问题,但为了保持与日本的良好关系,政府没有对这个问题又很多支持。”
2016年10月22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举行开馆典礼,公开展示一批“慰安妇”制度幸存者捐献的各类纪念文物,同时也為象徵慰安妇受害者的中韩和平少女塑像揭幕。
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对此发表声明,谴责该博物馆,并称馆外的和平少女雕像是“极其遗憾的,和不利於改善日中关係”。
苏智良教授近日开始与上海当局谈判,希望能对上海第一个日军慰安所“大一沙龙”进行保育,并将该建筑改建成一个博物馆。
(记者: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