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关注中国政治及宗教犯权益的对话基金会本周四指出,中国司法体系在处理有关颠覆国家罪名案件时缺乏透明度,未能及时公布案情、刑期等细节。此外,以措辞含糊的法条定罪也削弱了人们对中国司法的信心。
对话基金会从西安中级人民法院2013年的年度工作报告查得,被指控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的果然和寇稽,在当时遭闭门审判入狱,但二人实际作为和刑期等相关信息则是近年才得以从官方文件得到证实。
对话基金会援引2022年一份中国刊物发现,被指控的果然和寇稽被认为透过网络召募人员加入他们成立的“兴亚党”,并试图发动武力攻击,以推翻当前中国政府,另建“中华联邦共和国” 。在分工上,果然起草了“国家信条”,寇稽则是收集有关崇明岛部队部署和军事设施的情报;尽管上述内容可能是有关果然和寇稽二人案情的唯一官方来源,但对话基金会难以评估其真实性。
至于果然、寇稽的刑期则是仅能从2016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减刑决定得知,双人均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且被安排在同一所监狱服刑。但对话基金会2021、2024年两度查询发现,原相关文件已自中国裁判文书网删除。历史纪录显示,果然曾在服役7年后获得第一次减刑5个月,预计2025年7月1日刑满结束后,开始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寇稽分别在2016、2018年获减刑9和7个月,2020年7月13 日刑满结束后,3年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也在2023年7月12 日到期。
对话基金会指出,根据《人民法院司法历史统计资料》,1998-2016年间,中国法院一共受理了162起颠覆案件,涉及347人。由于这些案件相当敏感,相关信息非常有限。然而,即便不牵涉成立反对党或使用暴力,也可能被中国当局以颠覆罪起诉。2023年4月,著名活动家许志永和维权律师丁家喜并没有成立政党,甚至提倡以非暴力抵抗的方式实践公民权利,但最后也因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分别被处以14年和12年监禁。
编译:乔琴恩 责编:李亚千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