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日前报道,四川西充县一个村的200多名村民签署联名信,要求村里一名8岁艾滋男童离开村子。有评论认为,在中国大陆,很多民众仍然缺乏防治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反艾滋歧视任重道远。
中国官方人民网四川频道12月17号报道, 12月7号晚8点左右,四川省西充县某村的村民代表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议题是“怎样让8岁艾滋病男童坤坤离开村庄”。该村村长在会上宣读的联名信说:坤坤因母婴传播得了艾滋病,造成村民恐惧感,大家一致要求有关部门(对坤坤)进行隔离防治,让他离开村庄,以保障全村群众及儿童的健康。203位村民在联名信上签名,按下了手印,也包括迫于无奈的坤坤的爷爷罗生。
报道说,坤坤的爷爷罗生今年69岁,他的大儿子(养子)2006年在广州打工认识了坤坤的母亲,当时她已怀有3个月身孕。2011年,坤坤因摔破眼角住院治疗,验血时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坤坤的父母自此音讯全无。坤坤每到一处,当地村民都与他保持距离,学校不敢收他,同龄孩子也孤立他。坤坤唯有独自玩耍,顽皮起来还到处点火。有村民形容坤坤是一颗“定时炸弹”,担心自家孩子受到感染。当地村支书王一树表示,大家都很同情坤坤,但艾滋病对村民来说太可怕了,希望能有专门机构收容他。不过,虽然被迫签署联名信,坤坤的爷爷并没有打算弃养孙儿。
中国反歧视公益机构“南京天下公”发起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于方强12月17号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对此评论说:
“我觉得这件事反映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对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还不够了解,也让人感到悲哀。艾滋病只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的社会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但是这个村子居然采用了这种联名信的方式,要驱赶这个艾滋儿童,我觉得非常可悲。这个事情也进一步说明,艾滋的反歧视,任重而道远。”
报道说,当地乡长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村民驱赶坤坤的联名信。但坤坤有平等权利,希望能找到一间机构收容坤坤,然后给他提供治疗和教育。
于方强对此评论说:
“他这段话的基调,还是寄希望于有人或者有机构能够通过另外一种途径来帮助坤坤,比如把坤坤接走,给坤坤一些特殊教育,走跟正常儿童不一样的路。这个说法其实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艾滋病人跟非艾滋病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就业权、平等的就医权。‘平等’就是说,他不应该被区别对待。也就是说,不能把艾滋病人放到一个专门为艾滋病人开设的特殊学校、专门为艾滋病人开设的公司,或者专门为艾滋病人开设的医院去享受这些权利,而是说艾滋病人应该和非艾滋病人一样,在一个平等的环境当中,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工作、一起就医。”
长期关注艾滋病人权益的北京维权人士胡佳认为,在中国大陆,不仅在边远乡村,即使在北京市,也普遍存在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在过去14年中,我接触过不少艾滋病感染者。他们就像白血病人一样,不敢受伤。对艾滋病感染者来说,如果他们受了外伤,比如车祸、烧伤或者受其他伤需要外科手术,即使在北京这样的中国医疗条件最好的城市,很多医生仍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手术采取排斥的态度,很多医生拒绝给他们开刀。作为医务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排斥,推卸所谓的风险,那你更可想而知,普通的公众会怎么样。”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10月份,中国大陆累计发现的活着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总数为49.7万人。
(记者:林坪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