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内蒙古以强硬手法推动汉语教学之际,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到访蒙古共和国。蒙古官员没有公开为内蒙的蒙族人发声,引起国内蒙族人强烈不满。有蒙族人警告,蒙古国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向中国屈服,这会影响蒙古国政权的稳定性。
内蒙古上月底要求学校从新学年起,在3个科目改用国家统编课程及汉语授课后,引发民众大规模抗议行动。有教师参与示威和罢课,也有家长拒绝带子女上学。
中国外长王毅本周二抵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当天,约100名民众在苏赫巴托尔广场聚集,抗议北京在内蒙实施的政策。
不少示威者情绪激动。
示威者:“我们政府应该反对北京的政策,并通过和平谈判维护我们的传统。”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是蒙古最大出口国,占出口总额9成以上,当中又以煤炭为主。示威者担心,蒙古会基于经济考虑,而选择在内蒙古汉语教学问题上保持沉默。
其后王毅与蒙古国外长恩赫泰旺会面,重点提到双方会加强抗疫合作,两人并未公开提及内蒙的教学语言风波,只重申并确认,中蒙将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对方的内部事务,共同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研究中国问题的蒙古国学者其木格对本台表示,这句话使蒙古国民众非常愤怒。
其木格:“这是大国欺负小国的例子。我们(蒙古国)跟内蒙人是同一民族,蒙古国不应该说这句话。”
生于内蒙古的日本国立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表示,王毅这次到访蒙古是恩赫泰旺一手促成,估计两人会面时曾就内蒙的风波交换意见,但恩赫泰旺素来亲北京,相信王毅这次到访只会造成反效果。
杨海英:“蒙古国的外长是一个亲中派。他也想得到(中国)的经济援助,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是蒙古国的国民都强烈反对。现政权政治基础不稳。在内蒙古问题上全体(蒙古)国民都在支持(内蒙人),而(蒙古国)外长却背道而驰,政府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他这次是发出了危险的讯号。”
中国持续用高压手段压制蒙族人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早前发公告说,在规定时间内按时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在各类项目和扶持政策上会给予倾斜,否则会追究法律责任,子女则会取消学籍及资助等。
锡市所属的锡林郭勒盟其后也发公告,说要把有关家长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和采取“联合惩戒”,包括限制从事特定行业、乘坐火车和飞机、住宿宾馆饭店和高消费旅游等。
锡林浩特市周四表示,直到当天上午,以民族语言授课的3间小学及1间中学,近3500名学生全部到校,各学校全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中国急推汉语为防备蒙古国民族意识影响内蒙
台湾中亚学会秘书长侍建宇表示,蒙古共和国计划2025年把文字书写体,从原来使用的西瑞尔蒙古文,统一为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蒙文,估计中国当局担心会影响内蒙人的政治认同,才急于推行新政。
侍建宇:"如果2025年蒙古国正式开始使用老蒙文之后,那当然他们的出版品内蒙古的蒙古族就看得懂,到时内蒙古的蒙古人会否受到外蒙古的出版品的影响,这是不知道的。如果内蒙古的蒙古族对中国的向心力不像以前那么强的话,这些外蒙古的出版品可能就会动摇他们的意志。毕竟他们可以往外讲说,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祖国在隔壁。"
侍建宇说,内蒙与蒙古国有相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革新语文对两地的影响是无形的。
记者:高锋 责编:胡力汉 许书婷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