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躺平”? 官媒为何炮轰?

0:00 / 0:00

最近,中国年轻人中刮起崇尚“躺平主义”的旋风,强调少工作、不买房、不购物、不结婚生子,降低生活欲望的态度,在网路上引发巨大反响,也引起一些官媒抨击为“毒鸡汤”,批评躺平可耻。其实,“躺平主义”并非某些人眼中不求上进的代名词,其背后有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何苦呢?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

“关键问题是,没人敢坐下来啊!”

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描绘中国式家庭的普遍焦虑,道出众多家长苦心积虑栽培孩子的心声,加上“内卷”、“鸡娃”的新流行词相继出现,前者强调在社会上需要具备高度竞争力,后者描绘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境。另一方面,“佛系”、“咸鱼”等相反理论也在网上发酵。最近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网络文章在中国年轻人中间走红,引起许多共鸣。

文章作者写道:“两年多没有工作了,都在玩没觉得哪里不对”,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于比较竞争,引發许多年轻人附和,“躺平学”在网上走红,强调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生子、不消费,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状态。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躺平主义”代表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包括民营企业规模缩减、人口老龄化压缩年轻人就业空间、家庭开销日益增加之际,每天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996”长工时文化,却无法造就年轻人成功。

“不要结婚生孩子了,哪敢生啊?你再怎么奋斗也是阶层固化,再怎么奋斗,无非就是搞个‘996’,也就累了。种种原因导致这样不结婚、不生孩子、不消费、不买车……这样的生活。“贺江兵说。

躺平族与酒店试睡员(网络图片)
躺平族与酒店试睡员(网络图片)

不过,“躺平主义”很快成为中国官媒抨击的对象,《南方日报》日前發表一篇标题为《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的文章,呼吁年轻人要对未来抱有信心、要奋斗,并指长期浸淫在“丧文化”的语言框架中,就会沾染上消极的情绪。此外,湖北电视经济频道也发表了评论称“认命可以,躺平不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更是发文批评,“内卷”说明社会是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年轻人“因不喜欢内卷,就选择躺平,是不负责任的”,并说“躺平”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纳税人。除此之外,共青团微博5月27日也发文号招年轻人“不负使命,不负家国”,不要“躺平”。这遭到广大网友抨击年轻人选择躺平是受到资本压迫,“为国家卖命可以,为资本卖命不行”。

贺江兵告诉记者,中国官媒如此大做文章,因为“躺平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影响:“消费者是拉动经济发展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但年轻人没钱就不消费,这样势必对经济起不到拉动作用,还有如果不去干活、没动力投资,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根据新浪财经调查的数据,2020年北京工资中位数是6906元人民币,上海工资中位数6378元人民币,而一二线城市庞大的消费支出却让年轻人叫苦连天。根据中国房地产公司贝壳找房在5月27日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房价收入比最高的3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而在深圳居住的普通居民家庭,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够买得起一套房子。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虽然“躺平族”大多为年轻人调侃自己的用语,而非普遍现象,但在如此的社会情绪下,政府及媒体须有更积极的引导。

“虽然是调侃,但是作为社会,应该要看到这些苗头,帮助年轻人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理想。”程方平说。

在“躺平主义” 反传统、不焦虑、不内卷的选择背后,逐渐浮现的是现代中国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与困境,他们带着消极反抗的心态,含蓄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记者:陈品洁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