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日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要按照四大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近几个月来,中国民众对于政府延迟退休的政策颇为关注。本台记者家傲周一采访了几位大陆居民,了解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官员:不会“一步到位”
中国政府上周五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当局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新华社近日引述中国人社部直属机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说,这项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比如每年延迟几个月。因此,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不会出现突然就要晚退休几年的情况,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延长退休的年龄幅度会更大,但他们会有很长的适应期。
现居深圳的55岁自由职业者任铭对本台表示,他并不相信政府会渐进式推动改革。
“‘温水煮青蛙’是中共的一贯策略,历来就是如此,原来计划生育也是这种形式。政策执行一旦启动,刚开始可能会比较慢,但随后会很快加速。”
曾在商业保险行业工作的任铭表示,他很多年前就注意到了中国养老制度的缺陷,并形容延迟退休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因为这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比如触动很多人可期待的既得利益。
谁会得福?谁又会吃亏?
在微博上,“延迟退休改革原则确定”这个话题已获两亿阅读量和上万条讨论,而“既得利益”正是不少人的关注对象。有网友质疑,研究延迟退休的专家是不是都快到退休年龄了。这位网友说,中国官员普遍不想早退休,因为他们只需坐班就能轻松拿高薪。干体力活的职工想早点退休,但如果退休时间被延迟,大龄人口可能要被迫出去打工交养老保险。
还有网友说,这项改革最终割的还是七零后和八零后的“韭菜”,因为到他们退休时,相关政策就已经完全落地了,但这些人群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因为很多行业存在年龄歧视。
人社部官员金维刚日前还透露,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会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他还指出,目前中国男女的法定退休年龄不同,改革后政策仍将区分不同群体,与现行政策平稳衔接。
现在中国某私立学校任教、前黑龙江某公立高中历史老师谢明华则认为,这项政策对于基层员工的影响可能最大。
“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早点退休,然后再考虑其他事情。现在的职工确实比较劳累、压力比较大,所以多干一年等于是给当局多奉献一年,其实没什么太大必要。”
现年53岁的谢明华说,尽管他十几年前就从公立学校辞职,他多年来仍在向这个原单位缴纳社保。他透露,他的妻子是一名医生,而他们两人都认为,很多人长年缴纳的社保生前很可能“拿不回来”,因此“越早退休亏得越少”。
学者:会加剧就业难
记者注意到,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早在2008年就曾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2年,由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因此中国政府酝酿延迟退休年龄已有时日。
新华社近期还报道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建国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但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近70年都未有调整。报道还引述不具名的专家说,1963年“婴儿潮”时出生的人口即将步入60岁,这会导致中国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迅速减少,领取人数迅速增加,因此这项改革在“十四五”期间势在必行。
旅美中国人口问题学者易富贤指出,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意味着延迟退休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会加剧本就激烈的就业矛盾。
“如果不推迟的话,今后中国财政根本受不了。但如果推迟的话,就面临着就业问题。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年轻消费者人群不够庞大,国内劳动力过剩了一亿多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官员金维刚说,延迟退休改革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如何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等等,只有“配套措施到位”,这项改革才能顺利实施。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