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近日连续发生两起公共场所行凶事件后,中国官方媒体将其归咎于“精神病患”涉案,引发舆论关注。有评论认为,公开行凶案频发反映出中国社会更深层原因,公正机制缺乏及心理疏导不利成为主要问题。
“精神病患者为何出现在街头行凶?”“谁又该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负责?”是中国官方新华社在北京连续发生公共场所行凶事件后提出的问题。
报道引述警方的消息强调,7月17日朝阳大悦城发生的一名男子持刀杀人案;7月22日马连道超市发生购刀男子砍杀顾客案等两起事件中,犯罪嫌犯均患有精神病。似乎精神疾病或患者管理问题是上述凶案的主因,但中国公众的紧张情绪显然并未因这样的解释而消除。
报道还引述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的话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精神障碍人群达到了1.7亿,其中重症患者超过1600万人。
杨甫德认为,情绪抑郁、焦虑、强迫,甚至失眠、酒依赖等都是目前精神障碍患病人群的组成部分。而大部分患者一直并未就诊,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精神卫生床位和医务人员等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在北京的公共健康问题专家、民间组织“益仁平中心”负责人陆军就此表示,以“精神病患”归咎嫌犯的行凶原因似乎易于平息舆论,但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更严重问题是对所谓“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及管理存在不公。
“在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着一个‘该收治的不收治、不该收治的被收治’的普遍现象。一方面,大量没有精神病的人被警方、被政府、被自己的亲友送进了精神病院,形成了所谓的‘被精神病’;另一方面,许多真正需要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家庭贫困、医疗保险没有很好的覆盖、政府也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导致他们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上海的“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赞宁则认为,精神疾病就是嫌犯行凶主因的结论令人质疑。但即便就医疗资源而言,主管部门也应从社会安全的义务出发,承担治疗责任。
“现在精神病得到治疗的概率是很低的,很多精神病人得不到治疗。精神病的治疗应当是全民免费,这样就能让更多的精神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
张赞宁教授还强调,当前舆论探讨“精神病患”或“心理失衡”等问题的前提,必须要关注中国社会公平的机制性问题。
“中国的精神病发病率比较高,并不是中国人喜欢得精神病,主要是因为社会不公平等等因素所造成的。全社会都要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司法体系应更多体现公平、公正。比如法院,尽量要少造成些冤假错案,现在中国的冤假错案确实是很多很多。总的来说,更深层的原因就是社会不公平。”
北京连日来的暴力事件,究竟是精神病患者伤人?还是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
公共健康专家陆军认为,北京警方在短期内就将行凶者归咎于精神病患作案,恰恰反映出中国社会的管理模式亟待改善。政府在有必要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的同时,是否尊重独立司法体制及公民组织的建立,也是保护公共安全的关键因素。
“这些凶杀案,为什么看起来很多凶手是精神病患者或曾经患精神病呢?我想,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当今的社会有太多的不公现象,再正常的人也会变成精神病。所以,这也是中国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精神病患者的原因。作为政府来讲,应该重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大对于精神病医疗体系的建设。对公共卫生事业加大投入,不要把钱投在那些‘三公消费’上。第二就是要消除给人民造成精神压力的因素,真正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社会治理模式,发展出一些公民社会的组织、真正独立的公正的司法系统,那么这些现象可能就会大大减少。”
“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乐国安日前通过“中新网”表示,伴随经济发展出现的城乡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使一部分人心理失衡,从而心理压力过大,自控能力减弱。而消除人们心理失衡或心理异常的长远之计就是要努力促进社会往良性方向发展,避免恶性循环。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刑法室副主任屈学武也认为,目前还不能确定发生在北京等地的暴力伤人事件是否具有普遍性,由于缺乏大量的实证研究,目前还难以产生归纳性的结论支撑立法。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