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婚人数连续九年下降 症结何在?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相关人口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的初婚人数已连续第九年下降,相比2013年甚至减少了大约一半。而在全国三十一个省份中,仅有约三分之一地区的新出生人数多于死亡人数。中国人口结构如此异动的症结何在?

中国步入高龄社会之际,结婚生子的人数却越来越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首度低于1100万人,比9年前的峰值少了一半以上(55.9%)。最近的人口普查年鉴也显示,中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在10年内推迟了4岁:人们从2010年的平均25岁第一次结婚,到2022年则是近30岁(29岁)才首度进入婚姻。

22岁来自广州的Chelsea Yao现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读硕士。她说,两年疫情之后感到“很迷茫”,不再期待找到相爱的另一半。她甚至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有些恐婚:“看来平静的家庭,其实父母有很多矛盾。婚姻到最后就是大家过日子,等我们长大可以察觉到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婚姻是这样的,心里会有点觉得没必要”。

Yao表示,她除了对异性没有什么相处之道,也感觉与其“把情绪放在另一个人身上”造成负担,“不如专注自己想做的事”。

而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上,舆论环境也放大了男女对立的思想。她今年暑假回了趟中国,看到大街上满满都是人、行色匆匆:“大家也不会关心彼此在干什么,彼此之间挺冷漠的 ……,可能就是忙一个谋生吧。 大部人不太清楚自己的理想,只是为了正常社会运作而运作”。

针对当前中国初婚人数下降的问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人口专家彭秀健认为,除了适婚年龄人口减少外,中国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及价值的实现也是一大因素。彭秀健表示,即便中国政府正在推动传统家庭的婚姻观念,但全球现代化、网路及媒体社交平台如此发达,难以改变年轻人开放自由的思想。此外,中国独生子女习惯于小家庭,以及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远高于男性、乡村男性又找不到女朋友等相关问题,也是中国初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中国自1970年代施行一胎化政策,后在1980年代放宽了农村及少数族裔地区的生育条件,如果夫妻头胎是女儿,当局允许怀第二胎。而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保持适度人口及劳动力规模,中国政府在2013年起允许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并在2016年把二胎政策推行到所有结婚夫妇;2021年,当局还透过取消社会抚养费、给予婴幼儿照护补助等措施,鼓励夫妇生育三胎。

不过,人口专家彭秀健指出,这种以金钱刺激生育的效果非常有限。中国的总生育率(一位女性生育孩子的数字)自1994年以来,一直在1.6至1.7之间徘徊,但在2022年却降至1.18。

在上海,情侣们准备在街上拍摄婚纱照。(路透社)
在上海,情侣们准备在街上拍摄婚纱照。(路透社)

现年28岁的郑芮昕自小在西安长大,直到念研究生才来美国,并在维吉尼亚州结婚定居。她认为,虽然经济基础、生活是否稳定是许多人决定生育的条件,但能否拥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在中国就“并非是鼓励生二胎或其他政策,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彭秀健举例说,澳大利亚除了本身是移民国家外,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这其中,较为弹性的工作机制也是澳大利亚妇女生育率能长期维持在1.6-1.8之间的原因。澳大利亚《2009年公平工作法案》(The Fair Work Act 2009)规定,如果父母因照顾学龄或更小孩子,并在同一雇主工作至少十二个月,就可以申请灵活的工作安排,包括工作时间、模式和地点的变更等。“但在中国,目前好像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有提出这样的政策”。

彭秀健表示,中国盛行的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以及教育环境内卷严重等,也让年轻夫妇难以在庞大的工作压力下,投入更多时间、金钱及精力考虑生育问题。

2022年,中国人口六十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联合国预测,如果生育率无法提高,人口总数持续下滑,目前十四亿的中国人口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末仅剩不到八亿人。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减少同时伴随老化的趋势,不仅会造成消费力萎缩、削减其世界工厂的地位,养老和医疗支出的财政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记者:乔琴恩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