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出多国免签 海外旅客感受"中外有别"

0:00 / 0:00

最近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与十多个欧洲及亚洲国家的旅客免签入境政策。在中国经济下行、亟需吸引外资的同时,海外旅客到访中国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免签政策又能否成功刺激更多观光客或商务客前往中国呢?

今年一月,中国政府陆续宣布将对爱尔兰及瑞士单方面免签证,对新加坡则是开放三十天相互免签。此外,自今年3月1日起,中国和泰国也将开放对双方公民永久互免签证措施。中国政府取消签证、打开边境在过去几个月成为了一种趋势,半年来,中国已对汶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游客开放了免签政策。

不过,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3年,外国旅客的出入境人数为3547.8万人,比2022年的447.3万人增加了将近7倍。但这一官方数字,依旧远远不及2019年疫情前9767.5万人次的水平。

2023年,外国旅客的出入境人数为3547.8万人,比2022年的447.3万人增加了将近7倍。但这一官方数字,依旧远远不及2019年疫情前9767.5万人次的水平。图为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入境口岸(路透社图片)
2023年,外国旅客的出入境人数为3547.8万人,比2022年的447.3万人增加了将近7倍。但这一官方数字,依旧远远不及2019年疫情前9767.5万人次的水平。图为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入境口岸(路透社图片)

海外华人:前往中国受到公安严密监视

外国籍人士对于前往中国感到犹豫,不乏是因为机票高昂、没有中国手机号码抵达后生活不便,以及必须受到当局的密切管控。

身为澳大利亚公民的杨先生就此告诉本台记者:“我最近回过中国,最大的不便是境外的信用卡在中国寸步难行,而中国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都需要用中国国内的微信账户才能安装。而且没有中国国内的手机号码,连出租车都没法叫,每次都需要让别人替我叫。"

杨先生继续说道:“还有一个问题是去派出所做住宿登记,登记后很快居委会干部就上门来核实,而且还故意告诉我曾经几点离开过住处。无非就是警告我: 公安局在严密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故意给我压力。"

杨先生表示,不仅他本人受到中国政府的密切监控,与他有接触的工作伙伴也因此受到当局的注意:“我在中国用我的澳洲手机给一位浙江女老板打了一个电话,商讨合作的可能性。打完电话后几个小时,该位女士就被警察叫去了派出所。警察告诉她说这是一个境外诈骗电话,还做了笔录,吓得她再也不敢接我电话了。......去中国的经历让我精神压力很大,也比较恐惧。我认为应该尽量避免去中国,那是一个歇斯底里的国家。"

图为一众旅客步出深圳机场。担忧受到当局的密切管控是外国籍人士对于前往中国感到犹豫的原因之一。(路透社图片)
图为一众旅客步出深圳机场。担忧受到当局的密切管控是外国籍人士对于前往中国感到犹豫的原因之一。(路透社图片)

机票价格高昂影响旅客访中意愿

在美国工作的Angela接受本台采访时也告诉记者,现在从美国飞往中国的机票价格相比疫情前依旧高昂,使她对于回国有更多的犹豫:“现在回中国的机票价格虽然有回落,但是比起疫情前依旧很高,这会影响我回国的意愿。我上个月回去了一趟,基本都待在大城市里,所以生活上还算便利。"

Angela表示,相比她3年前回中国的经验,现在中国政府对于民众的管制更严格:“让我觉得很不方便的一点是,去任何地方都要查验身份信息,坐高铁需要、景点预约门票需要,甚至注册共享单车帐号也需要。这么做的目的估计是想信息收集跟管制,捕捉每个人的行踪,但是这样做很烦人。"

在美国经营旅行社的蔡小姐也告诉本台记者,基于政治问题,现在中、老年的海外华人对于前往中国旅游意愿不大,他们主要是前往南美洲、欧洲、中东及非洲旅游:“不是说我们不做中国市场,现在不是对的时间,不是很合适,不管是政治还是其他因素。客人要回去他们自己回去,飞机票会承担比较贵。然后,不会鼓励客人去中国某某地旅游,那绝对不是现在这个当口,那要等好多年以后。"

机票价格高昂也是影响旅客访中意愿的一个原因。图为深圳机场登机信息板。(路透社图片)
机票价格高昂也是影响旅客访中意愿的一个原因。图为深圳机场登机信息板。(路透社图片)

中国开放免签成趋势? 学者:北京意在重塑国际形象

与此同时,外界关注中国政府目前积极开放边境的背后原因是什么?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国际经济的高级研究员莱利·华特斯(Riley Walters)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北京当局是想透过免签证政策改善与各国的关系,并增进吸引外国投资:“北京正在努力与国际社会建立信任, 经济和股市放缓使得中国对外资的需求很高, 放宽签证限制也将有助于旅游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则表示,新加坡和中国在疫情过后于今年重新恢复免签,是想提倡旅游及吸引外国商务旅客。同时,综观中国开放边境的趋势,他认为这代表北京当局希望透过免签政策在外交上重塑已开发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因为在疫情前后,它(中国)因为战狼外交等等在这些地方(已开发国家)的形象有点差。它(中国)从去年对欧洲、澳洲希望重新表示善意。"

北京开放多国免签吸引外资 学者:恐成效不彰

那么,随着免签政策的落实,北京是否能如期吸引更多的外籍投资者前往中国呢?

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欧洲全球研究中心的拉尔夫·韦伯教授(Ralph Weber)就此告诉本台记者,北京透过免签政策吸引商务客的效果将相当有限:“投资者对前往中国感到犹豫,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安。他们担心中国的当前局势,像是反间谍法。所以免签证政策所创造的影响力无足挂齿,我无法想像一个瑞士商务客会觉得‘哇,我现在不用为中国签证付钱了,所以我要去中国投资’,逻辑不是这样的。"

韦伯还补充说:“外国商务客会对免签证感到开心,这为他们的商业操作带来益处。但是,中国对瑞士的签证申请费在2023年便出现降价,从70瑞士法郎降至45瑞士法郎。当时大家都在说,有哪个商务客会觉得‘现在申请费少了25法郎,所以我决定要去中国看看’?对商务客而言,这根本不算什么钱。总的来说,我不认为免签证能够成为商务客前往中国的重要诱因,我也不认为这项政策能帮助中国当局取得希望的成果。"

华特斯对此也抱持相近的看法。他指出:“简化商务旅游的手续并不能缓解外国投资者的主要担忧,让投资者对在中国开展商务踌躇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确的监管、政府对本土竞争产业的支持,以及当局对外国公司越来越强烈的恶意。”

担忧人身安全,外国学者不敢前往中国做学术研究。(路透社资料图片)
担忧人身安全,外国学者不敢前往中国做学术研究。(路透社资料图片)

担忧人身安全 外国学者不敢前往中国做学术研究

另一方面,北京当局在近几年加大国内社会管控的举动,也降低了外国学者前往中国进行学术研究的意愿。

韦伯就此告诉记者:“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之间有很多讨论,大家都有点不安,不太确定前往中国做学术研究是不是一个好主意。......对我而言,前往中国不是个选项,因为我做的研究涵盖中国政府如何透过统一战线宣传、影响外国政治。当时,中国驻瑞士大使馆还对我的研究表达抗议。”

韦伯说:“这让我对于前往中国变得很小心,我也担心如果前往中国,和我见面的人会因此遇到麻烦。这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也是在考量到中国后,会对当地的同事以及朋友带来什么影响。我想我的经验不是一个个案,很多研究中国的学者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2020年12月,韦伯针对中国当局在瑞士的政治渗透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使领馆透过与当地华侨以及演艺人员互动,运用他们的影响力进一步形塑瑞士公民社会对中国的印象,以及引导瑞士民众在新疆、西藏、台湾等敏感议题上的看法。

在报告发布后不久,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便以声明表达抗议。中方使馆表示,韦伯的报告是对北京的“恶意诋毁和造谣”。声明中写到:“报告充斥了‘阴谋论'、‘渗透论’等荒谬论调,对于广大旅瑞侨胞合法权益造成伤害,并破坏中瑞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合作。对此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

庄嘉颖则指出,由于中国当局对国内社会的管控力度日趋加剧,导致海外学者前往中国进行研究的成果受限,这也使得外国学者前往中国做田野调查的意愿降低:“作为外国人,要得到(研究)资料似乎更不容易。我是还没有去中国,但是就一些去中国的朋友、同事他们的经验,现在能收集到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多。有时候,还需要委托帮忙做研究的公司或其他学校,不能像以往直接去做。"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