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中国养老资产不足或将陷银发贫困

2014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2010年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将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目前,中国大陆存在劳动人口减少,养老资产不足,城乡养老金水平差距大等问题。

中国《经济参考报》日前报道说,按照传统统计口径,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但是,在2014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的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老龄化速度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在2010年就提前1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

根据网上信息,社会老龄化程度是按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衡量的。

中国大陆在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之比是10:1,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14%,劳动人口和老龄人口之比达到5: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约在204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21%,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之比为2:1,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美国纽约政论学者赵润乔周五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一胎化”政策,不但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直接形成中国老龄化超前的严重后果。

赵先生说:“一对夫妇只能要一个孩子,这样的人口减少不是自然的减少,这种人为人口减少,就会出现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赡养。中国当时要是实行比较缓慢的人口政策,可能经济上负担重一些,但不会出现目前这种极具老龄化的现象。”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博士也谈到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导致青年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改革初期的1979年,中国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3。而到了2009年,比例不足1/5,下降速度惊人。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劳动人口也会日益减少。中国的劳动人口在2011年达到顶峰,从2013年开始急剧下滑。

刘开明说:“2013年劳动人口比2012少了1千7百多万,之后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逐年增加。也是说老年人增加幅度非常快,而年轻劳动力供给远远不够。中国开始进入老龄时代。”

对中国大陆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份报告认为,中国人对此准备不足。这先体现在:

第一,未富先老,中国人均G D P水平未达到1万美元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第二,未备先老,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养老难困扰着2至3代人;第三,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加之当前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再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的问题。第四是,当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很多人会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刘开明认为,在中国大陆,养老资产不足问题非常严重,老人院、老人护理专业人才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刘开明说,这和中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完善、资金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欧洲国家的税收大部分是用于养老和医疗,而我们的是税收却大量地用于政府行政开支。”

报告认为,中国养老金政策在政策公平性、制度效率性和基金持续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身份制和多轨制等问题导致养老金贡献和待遇的差距不断加大。

刘开明表示,这是中国养老体系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从2014年开始实行城乡养老统一,但中国的养老金分配仍然不同轨道等级。

“第一个轨道是军队,是最高的;第二个是公务员,退休的时候拿100%在职工资,最差也在80%以上;第三是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但是略低;第四是城镇企业职工,占到全部退休人群的60%。退休金40%到20%不等;第五是城乡没有工作的居民,农村去年只能每人拿57元一月,城市居民大约200多元一月。最重要的是应该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应该把它碎片化。”

中国官方智库社科院今年一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达20,900元,而在农村,新农保提供的养老福利仅为859元,城镇和农村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

(记者:唐琪薇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