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1月5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央企女高管比例远低于其它上市公司,并呼吁将国企领导的性别多元化加入后疫情时代的改革议程。
这篇报告指出,2019年,非金融国有企业持有234万亿元总资产(35万亿美元),约为中国GDP的240%。而在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管辖的央企管理着其中63万亿元的资产(9.4万亿美元)。这些非金融央企雇用超过1400万工人,其中只有330万是女性,占总数的24%。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国资委辖下的所有非金融央企的8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中,只有41名女性,占总数的5%。
央企女高管比例低得惊人
报告作者之一章亦文,曾于今年早些时候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女性职场歧视。她告诉本台,国企女高管的比例和其它上市公司相比差别很大:
“我们上篇文章有写,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女性领导人有17%左右。改革开放以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是领先于其它国家的。但是国企女性高管却只有5%,看到这个差距,感到很惊讶。”
该报告发现,即使在有女性高管的这些非金融央企中,也缺乏女性董事会主席或党委书记。只有两家公司的执行董事由女性担任。一半以上的女性管理者仅仅担任总会计师和领导纪检部门,而这些职位很少能晋升成为企业最高领导人。
而在国资委管辖范围之外的央企和金融机构似乎对女性更为友好,女性高管人员大约占7%。有两家中央直属的国有金融企业是由女性担任董事长或党委书记。
一个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董事长胡晓炼,另一个是中国银河金控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两人分别出生于1958年和1964年,并且有可能在几年内退休或辞职。
提拔女性高管或将有益于国企混改
这篇研究提到,除了职场晋升中常见的性别歧视和受教育程度上的男女差距之外,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的国企重组改革是造成女性候选人短缺的重要原因。在被解雇的超过3500万国企工人中,妇女所占的比例过高。
国企工作原本被视为安全稳定的“铁饭碗”,自从1995年开始,《劳动法》允许国企解雇无过失的员工。年纪大的、工作绩效不高的员工通常首当其冲,且女性居多,再就业难度极大。
“这些高管都是六十岁左右,那我们就回到四十年前。当时的下岗热潮对女性造成不平等的高负担。国家的儿童抚养补贴也减少了,让女性承担了更多负担。”章亦文回忆说。
今年六月,中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强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等。整体上市、资产证券化及股权激励逐渐成为国企混改的热点方向。
彼得森的报告援引多项研究表明,公司领导中的性别多样性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私营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随着国企的市场化改革深化,领导人的性别多样性将会更重要,并带来财务收益。
不仅仅是在国企,中国女性头顶的职场天花板无处不在。据互联网招聘平台“智联招聘”参与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女性整体薪酬低于男性17%,46.3%的女性身处基础岗位。
在政坛,从中国共产党1949年执政以来,没有一位女性成功迈入政治局常委会。2018年,中国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女性占据22.2%。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7.2%。
“我们知道,国企领导其实是可以有编制的,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从外面招人。前几年看到文献说有(国企)取消编制的趋势,领导人可能不愿取消,推进非常缓慢,实质上依然存在。”章亦文说,“但是很难说是行政机制导致最后只有5%。比如说女性党员有30%,央企高管只有5%,这个差距大到不足以解释5%。”
“到底如何比较民企和国企的差别?有编制的问题、领导班子的定义不一样,还有国企上市的政治因素,这可能是我们下一篇文章讨论的内容。” 章亦文表示,国企和民企的机制性差异对女性劳动力的影响,或许会被纳入未来的研究重点。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薛小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