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建议老年人退休后先做义工

0:00 / 0:00

在中国大陆,主张把领养老金年龄推迟到65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建议,老年人50岁退休,65岁才可以领养老金,这一阶段可以到养老院做义工,引起争议和批评。

中国官方人民网8月12号公布了清华大学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的报道说,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近期在回复“50岁退休,65岁才领到养老金,这15年当中怎样度过”的问题时,提出还无法领养老金的老年人可以去养老院做义工。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的视频显示,杨燕绥说,

“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在写这个政策建议,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

杨燕绥的这番言论在互联网上被迅速转载,并引起争议。不少网民评价杨燕绥是“奇葩”、“灭绝师太”。“惊呆我和我的小伙伴。”对于杨燕绥的观点,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评论说,

“我觉得这确实让人惊诧。这个教授提出这些完全不合乎常识、不合常理的建议,让大家骂她。中国的一个问题是,谈论公共政策的,往往是与自身没有关系的一些人来谈公共政策。如果说这个问题,用到杨燕绥教授身上,她自己50岁退休,中间她没有工作了,她愿不愿意,她能不能够65岁才领养老金?如果说,这个政策可以实施在她的身上,实施在她家人身上,那么我觉得大家没有问题,全国公民都一致,那么没有问题。”

9月12号,清华教授杨燕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继续就养老金改革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杨燕绥表示,叫50、60岁的人去照顾70、80岁的人,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到2030年,孩子少了而老年人寿命延长、人口失衡问题将继续深化,中国有可能进入超老龄社会。杨燕绥说,2030年后,如果有些人到50岁出现就业困难,要等到65岁才能去领养老金,国家应当:第一,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转业。帮助他们从原来可能在的第一产、第二产转向第三产服务业,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第二,对于真正缺乏就业能力的困难人群,还可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邓小刚对此评论说,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应该延长到跟国际上平行。因为现在中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跟发达国家差不多,而且从经济、从国家养老金缺口的角度来讲,必须得延期,因为没有那么多钱。但是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大学生都很难找工作,如果岁数大的人还继续在岗位上,会产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这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让人去养老院做一些事情,有的人愿意做,有的人不愿做,每个人的技能和意愿不同。另外,义工没有任何报酬,这种行为可能是不现实的。而且不应该一刀切,比如你让大学教授55岁或60岁退休后,去帮人洗尿布,他本人接受不了,对他的技能也不是充分的应用。”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中国应该先解决现行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再讨论延迟退休年龄,才会让民众感到公平。

“中国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保的双轨制。整个国家雇员,包括杨燕绥,他们是完全不需要交养老保险的,退休以后养老金对工资的替代率是非常高的。现在大家最不满的就是,那些拿纳税人的钱的人,完全不用自己交社保,养老金水平非常高。而纳税人完全是自己交,但养老金水平非常低。大家对此不满。”

《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目前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来自清华大学、社科院、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团队已经制定并提交了多份改革方案。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