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7年2月28日开始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从那时以来,据中国官员披露,中国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比2007年前减少了一半。中美对话基金会说,中国官员拒绝披露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但是据中美对话基金会和中国官方媒体统计的数据,中国2006年执行死刑的人数为8000人;这样算来,目前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当为大约4000人。中国政府表示,今后将争取尽量减少使用死刑,但是极其严重的刑事案件除外。对此,对话基金会负责人康原表示,“中国在减少死刑人数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但是执行死刑的人数还是太高,减少得太慢。”
人权活跃人士、原中国人权主席刘青表示,他不相信中国政府向中美对话基金会提供的数据:
“实际上它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共当局想说的自己又不愿意直接表达给世界的,把那些话给表达和表现出来。当然那种披露也还是有一定需要的。但那种披露同时也是带有对中共粉饰的作用。对于统计数据不论是关于死刑的统计数据还是关于中国其它的社会的数据都是中共的这些官员按照他们怎么对自己有利而进行的一种编造。所以我对中共公布的数据从来不相信。”
刘青认为,中国未经审判而死于酷刑或谋害的人数也应当被统计出来:
“中共当局并不只是以判处死刑来杀人。很多人被打死、弄死。中共当局对这种现象放纵和默认的。比如像福建的钱云会。最近有出现了类似的事情。就是维权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就被搞死。还有一些个人维权的人士,非常健康的人进入了派出所或者公安局几天就死了。因此必须把这种不经法律审判而随意杀人的现象包括在内。”
这位人权活跃人士表示,除犯有命案并将会继续危害他人生命的人而外,不应当使用死刑:
“我基本上赞同免除死刑。保持法院杀人并不能使社会稳定。世界上很多国家国民收入,文化程度可能更低于中国,但是这些国家有一些都免除死刑。社会没有因为免除死刑而变得更混乱、更危险、更不安全。我对死刑唯一保留的看法就是只有一种情况我觉得死刑是应该的,就是说他是以危害他人生命而且他的存在有继续危害他人的这种危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整个社会他人生命的安全对他执行死刑,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分校杰出教授邝治中表示,中国在将一个罪犯判处死刑的时候,传统上不重视人道方面的考量。邝教授认为,中国执行死刑的人数有所减少,是迫于国际国内的压力:
“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死刑的问题确实认为需要这种惩罚。出发点是和人道问题一直不是太强的。但最近国际方面很多这种压力我认为它是有点反应,不光是外面有压力,中国内部老百姓、知识分子也对这个问题有些看法。我认为长期来讲我看会进步的。当然要看治安问题。政府认为治安问题一定要继续下去。从长期来讲如果中国国内老百姓对人道的问题加强了解,再加强国际上的压力,再加上中国政治经济稳定化,我想这个人数会继续减少。”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你自己同不同意废除死刑。"
邝教授:"完全同意。我认为是人道问题。也就是说死刑不解决什么问题。最主要是一个人犯罪,做错事要有机会能够改。"
对话基金会负责人康原敦促中国在披露死刑人数的时候更加透明化。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