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业发展迅速,经营网络业的公司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后,股价也大多有很好的表现. 不过,一名研究中国网络的海外学者认为,网络高度商业化未必能推动中国的言论自由.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江楠的采访报道.
肖强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中国互联网项目主任, 并曾任纽约的”中国人权”组织的执行主任. 美国的中文网络媒体多维新闻日前发表肖强的一篇文章,讨论中国网络媒体高度商业化与言论自由间的关系. 肖强在文章中表示, 新浪网等网络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同他们重视同中国政府的关系,遵守当局的言论检查制度分不开.肖强认为,这些网络公司需要保全自己的投资和商业利益, 这就给了中国政府控制他们的有力杠杆,使得这些网站在内容上自律.
一般认为, 网络言论空间越大,网络就越有吸引力, 因此,扩展网络的言论空间是符合商业网站利益的.那么, 这是否意味这商业网站会为了吸引用户,在内容上打擦边球, 进而逐步扩大网络言论空间呢? 肖强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录音)
肖强说,所谓”擦边球”的概念用在商业网站上并不十分贴切, (录音)
肖强在文章中指出,要想看到尖锐言论和新鲜思想,人们不应去看大的新闻门户网站,而是去看网上论坛,或者是新兴的博客空间. 肖强认为,中国政府对网络言论控制非常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博客多是单枪匹马,因此比大公司更脆弱。但是,博克在推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录音)
博客空间还是新兴事物,即便对一些大城市的网吧经营者来说,也是个陌生的名词.陕西西安一家网吧的经营者在询问了同事之后表示,他们没有听说过博客这种提法,但他们承认,很多网民都有个人网站.她表示, 到网吧上网的顾客主要在网上作两件事,一是聊天,二是玩网络游戏, (录音)
中文”博客”两字是从英文“BLOG”音译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基于个人信息的发布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与任何人沟通。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江楠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