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院的中国网络研究项目主任萧强,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举办的座谈会上演讲,演讲题目为“中国的网络博客革命”。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星期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座谈会是由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和西吉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院中国网络研究项目主任萧强主讲。
萧强在开场白中说,过去3年来,他本人和许多关心中国的人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即: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萧强说,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他的演讲主要着眼于中国的网络博客革命。萧强说:
“作为生长于中国(上个世纪)6、70年代的人,那是个最黑暗的时候。尽管最近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有些事情从来没有改变,其中的一件事就是,中国的媒体始终是党的喉舌和宣传工具,它来源于毛泽东的有关革命要牢牢抓住枪杆子和笔杆子的理论,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笔杆子用来保政权,两者不可或缺。”
萧强还表示,9月9号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中国发生了变化,但紧紧抓住枪杆子和笔杆子的理论依然被尊奉。今年年初,中国的冰点周刊被当局查封,两名编辑被开除,就是例证。它说明,中国官方仍然对媒体进行严厉的控制。萧强接着举中国的互联网为例,用幻灯图片展示了中国网络警察的形象,女警察的名字叫“警警”,男警察的名字叫“察察”,萧强说:
“如果你点击的话,就会联到另一个网页,显示出要网民遵循的规则或条例。这实际上是在清楚地警告互联网的使用者:你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因此人们就不敢越雷池。这就是中国官方对网民的一般性控制。”
萧强还说,目前中国大约有一亿两千三百万网民。而中国的网络博客大约出现于2、3年前,网络博客与普通网民还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网站和自己的策略。肖强表示,现在还不清楚中国有多少网络博客,但可以肯定,人数很多。中国的网络博客利用多种形式来扩大自己的网络空间,许多人通过博客发表针砭时政、批评政府的言论,但因为形式多样、人数众多,政府也无从查起。有些针砭时政的文章甚至是从菜谱开始的。萧强举例说:
“大约两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准备做晚饭,打开冰箱,发现只有西红柿和鸡蛋,于是上网查找,出现西红柿和鸡蛋汤的菜谱,有趣的是,菜谱说如果能放些发菜,除了味道更好,还会发财,因为发财与发菜是谐音。”
萧强说,紧接着菜谱之后,作者就谈到,由于广东人、特别是香港人对发菜的需求量巨大,由此产生了谋取暴利和官员腐败等一系列问题。萧强说,该文章有事实,有分析,使他完全忘记了菜谱本身。萧强接着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网络博客有出乎意料的作用,政府难以对其监控。因为你如果打入“民主”、“自由”等字眼的话,并不一定能看到这样的文章。
萧强接着又举网络博客“愤青”、意为“愤怒的青年”为例说,“愤青”一般代表城市年轻的专业白领人士,类似西方的“嬉皮士”。这类人通常对官方采取批判的态度,这样的博客网站有人写,有人看,有交流,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味道。此外,还有的博客对政府和官方采取嘲讽的态度,萧强举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为例说:
“三个代表,戴三个表,比如有的博客写文讽刺说,“三个代表”,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忘记戴上三块手表;还有的博客写文章埋怨网络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大量信息 ,也是采取了正话反说的讽刺手法来批评时政。“
萧强认为,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互联网更安全、更有效。互联网的作用就在于把人们私下的、非官方的、饭桌上的言论,通过博客的形式公开发表出来,让你无从知道作者是政府官员,还是异议人士,或者是记者、作家。互联网成了公众的论坛。大大削弱了官方对言论的控制。
萧强说,他也注意到,人们还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前不久,中国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少年英雄潘东子被人改头换面进行调侃,遭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门的批评,称此事涉及到文化安全。
萧强还指出,互联网和博客不仅是人们表达个人思想和观点的论坛,同时也使思想相似的人们走到一起,对目前中国的民间维权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记者、律师,到权益受到损害的民众,他们联合起来将事件诉诸法院,这样的事以往从未发生过。
值得一提的还有目前在中国风行的与美国电视节目“美国偶像”相似的、通过互联网投票选“超女”的现象。萧强说:
“有趣的部分是,“超女”还产生另外一种效应(一种所谓副作用),比如,有一个中国博客说,我现在可以选择我喜欢的歌曲和女孩,另一位博客写到,在我的生活中,我无法选我喜欢的总统,但我却可以选我喜欢的 女孩。”
萧强最后表示,他这次演讲主题不是谈中国在法律或政治上的变革,而是谈中国媒体的现状和人们利用网络表达思想的状况。在他看来,这是在中国结束意识形态控制的一个开端。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