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书展主办单位组织“手机微型小说大奖赛”专家讲评会;与会作家认为,“手机微型小说”贴近大众,可能会成为今后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方向。然而,也有文学界人士对手机微型小说的文学意义表示质疑。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手机微型小说是以手机为载体的“小小说”;至于这种小说的特点,不妨参看一下中国“2005年之夏手机微型小说大奖赛参赛细则”; “细则”规定:参赛作品以350字为限,风格和题材不拘。这个大奖的评委名单上,有王蒙、铁凝、莫言等人的名字;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好像没有人怀疑他们几位是所谓“严肃作家”。
不过,中国不少读者所熟悉的美籍作家董鼎山表示,他不看好所谓手机微型小说,对王蒙这样的作家为手机微型小说张目感到遗憾:(录音)
有一种议论认为,手机微型小说可以加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董鼎山则说,对于那些无心于文学欣赏和研究的读者,谈不上什么有意义的互动:(录音)
耶鲁大学语文老师康正果表示,他欣赏不了手机微型小说:(录音)
康正果表示,文学不同于发电报或发手机短信,文学语言有它自身的规范和价值:(录音)
但是,康正果表示,写几百字的小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录音)
纵览各家媒体的报道,中国国内为手机微型小说拍手叫好者大有人在。他们说,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把阅读变成了一个零碎的、片断的经验,手机微型小说可谓应运而生;这种小说的行销成了一些人与文学结缘的媒介,一场阅读革命正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