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先生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他的丹青之路却是始于杭州的西湖边。生前曾把杭州称为“艺术第一故乡”的吴冠中先生, 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专、也就是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1949年,他公费留学法国巴黎,专攻西洋绘画。一年后,吴冠中回到中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九○年代初,大英博物館破例邀华人举行个展,吴冠中是第一个受邀的中国人。
旅美画家、美国亚太艺术学院院长穆家善先生说,吴冠中先生最早在融合中国的国画、民俗画以及西方的油画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努力,他的艺术主张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有反传统的精神。穆家善先生说,吴冠中先生多年前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时,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中国画的笔墨等于零》的文章,在绘画界引起振动至今仍在。
“中国画儿的领域上,中国画的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之一。可是他说笔墨等于零,那么这就是颠覆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的这种绘画审美方面的价值观。他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视觉理念也就是说思想性。”
穆家善先生说,他曾和吴冠中先生有过交往,作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生活中的吴先生,非常平易近人。
“他的文章和见解非常激进吧。平时他人还是很随和、平和的一个老人。他画画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近年来,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2000年以来,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平均每幅画作的成交价高达125万元人民币。2010年6月初,吴先生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1974年创作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穆家善先生表示,目前也有一些青年中国画家的作品在国际拍卖会上拍得上千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价格,但在他开来,这些高价大都来自艺术家的自行炒作,而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却是物有所值。
“他作为一个中国的也可以算是新的文化艺术代表性人物,我觉得他的画是物有所值的。只是中国的商人、企业界、收藏界对中国的自身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我觉得吴冠中的价格远远不在这儿。”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旅美艺术家杨波先生告诉记者,吴冠中先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古稀之年还能有创新精神,他个人尤其喜欢吴先生晚年的作品。杨波先生说,吴冠中的去世是中国艺术界的巨大损失,目前中国社会、尤其是艺术界浮华风盛行,象吴先生这样沉浸下来一心作画的人少之又少。
“可以说跟中国的经济是一样的。一个是商业化、一个是浮躁,大家都想一夜成名,一夜发财。就是没有人沉静下来做一件事情。”
吴冠中淡泊名利,宁可捐画不肯卖画。2008年,吴冠中曾向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捐赠113幅画作,共计价值530万美金。就在他去世前一天,其子吴可雨还将父亲生前心爱的作品《朱颜未改》及今年创作的4幅未及装裱的精品画作,捐赠给香港艺术馆。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