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事件引发争议(一)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最近表示,厦门大学的高尔夫球场不久将建成,今年的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对有些学科的学生这还是必修课。此言 引发了很多争议。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朱崇实是在本月早些时候在山东大学参加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时说这番话的,他在会上表示,两个月后,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 大学建成投入使用,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和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此言一出,“大学”和“高尔夫”两个词,连日来成为网上的焦点话题。在国内一家网站专门以“高尔夫球是否应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为题开设的一项网络调查中,投票表示赞成的网民占46%,他们认为厦大此举为适应就业市场化需求,是摆脱高等教育模式化和平庸化的新尝试。而反对的占48%,认为是对教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对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美国耶鲁大学教师康正果表示吃惊:

“我很吃惊,我不但反对这种做法,甚至对这种思想和方向更是愤怒。耶鲁大学也有一个高尔夫球场,美国大学很少有高尔夫球场,耶鲁大学建立得非常早,所以有大量的房地产。我去过那个球场,根本没有学生到那里。那是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必须是职工、耶鲁的毕业生,每年要交很多钱才能成为会员。没有听说那儿有高尔夫课程。”

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博士也表示,如果厦门大学校长说,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他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但要把高尔夫球单列出来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他表示不可理解:

“如果厦大校长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而把体育课作为必修,而且四年都必修,那这是非常好的建议。但是把高尔夫作为必修课,我不理解这种做法。我觉得从理念和实际来说都不可能。在美国,有高尔夫课学生可以修,还有网球、网球、排球、篮球课都是作为体育课的一个部分,可以去选。因为每个大学生都有体育的必修学分。你可以把必修学分修你所喜欢的运动,但是没有一个学校说高尔夫学分是最精英化的,必须每个学生都会打的。”

蓝云博士说,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在他看来,要求学生一定要会打高尔夫球,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素质教育不是说必须要有一种特殊的技能,会打高尔夫就有素质,不会打就没有素质。如果把素质定义为这个学生必须有很健全的体魄,那我非常赞成。但是说会打高尔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胡教授说,大学开课有自己的自主权,但开什么样的课程,则涉及大学教育的理念:

“现代大学的理念就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不是要培养精英。中国继承了前苏联的一种做法:用全国的力量、用国家主义的方法来培养精英。层层选拔、严格考试、专业训练。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人文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个人素养方面的教育。我们说世界近代以来。主要是两个轮子: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过去那种国家主义教育是极为重视科学的,而且层层选拔,但是这样出来的大学生人格、素质各方面很不健全,因为他缺少人文主义的修养。”

当然,胡教授说,精英教育能促使一个国家更快地实现在某一研究领域的突破,但它的代价是牺牲了大多数人获得教育的权利:

“就像中国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立桥,当然现在高考扩招了就要好一点。但是这种教育使个别人拔尖,多数人落下来了。而且唯看分数,考不上大学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一种精英教育,现在中国越来越走向市场经济,中国也越来越应该走向一个公民社会。所以,大学应该更加注重综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文化、人文素质。特别是公民他有些什么权利、义务,这样一些方面。现在不管是厦门大学和别的大学不应当去推崇这种精英教育。当然大学里有些是精英,但作为大学的理念却不能标榜自已是搞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我认为是违背整个社会的大学发展方向的。”

因此,胡星斗教授认为,在目前中国教育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最主要的不应是去培养精英,而是注重提高广大公民的文化素质。

好,听众朋友,在下周的节目中,有关人士将就大学是否应当建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是否应当成为大学必修课等问题,继续进行探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