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时候发现,本科生的月薪甚至低于农民工。政府是否应制定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呢?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据《东方今报》消息,在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里举办的2005年大型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近万个岗位引来大学生蜂拥赶场。但不少大学生刚进场一会儿,就匆匆离去。他们没有想到,一些单位竟然只开出600元月薪(包食宿)招聘本科生。用人单位则说开这个价钱已经不低了,很多人抢着报名。 对此,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教育学教授兰云评论说,(录音)
报道说,河南财经学院的一名教授认为,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一般要投入15万,而大学生十年寒窗之后,薪酬偏低,投资得不到回报。一些大学生认为,现在不少城市已出台相关条例,对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限定,但对大学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标准却没有相关的规定,政策空白是出现大学生“贬值”的原因之一。《北京青年报》的消息说,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政策规定各层次毕业生的最低薪金,成立一个专门保障和维护大学生权利的机构,在大学生就业中保障大学生权利。 对此,旅居美国的社会学者刘晓竹评论说,(录音)
《北京青年报》报道说,某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给大学生开价“500-600元包食宿”是“绝不合理”。报道说,在国外,用一个专科生还是用一个本科生或是研究生都有明码标价,政府对于不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进行了明确界定。你可以用一个博士去洗盘子或干别的工作,只要那位博士愿意,同时,你必须支付一个博士应有的高薪酬。这样一来,除非有个别原因,谁会愿意花数倍的钱来“高消费”人才呢? 对此,兰云教授表示, (录音)
兰云认为,教育改革与市场经济的脱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导致中国大学毕业生“贬值”的原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大学生的“贬值”现象将依然存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