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城市探讨“无烟政策”规划

中国七个城市的卫生官员和中外控烟专家在北京开会探讨中国“无烟城市”的建设计划。控烟专家希望借此改变目前中国各地禁烟法规执行不力,吸烟患病人数上升的严峻形势。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1月18号在北京召开的控烟会议上,首批“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的入选城市洛阳、上海、长沙、宁波、无锡、唐山和青岛等7个中国城市的代表提出,希望通过对于烟草危害的宣传和社区干预等活动降低吸烟家庭中孕妇和新生儿的二手烟暴露,并计划从学校、医院和办公机构开始实施无烟政策。这一项目是由盖茨基金会与中国控烟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展开,重点是在中国的未成年人和妇女中开展预防吸烟、在成年人中促进戒烟的活动,以消除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影响。中国“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吴宜群教授在会议当天向本台记者表示:“这个项目的题目叫做‘无烟城市’,对青年人的干预呢我们是想无烟学校要推行出条例,因为我们现在对无烟学校没有条例。我们还有三个单位呢做无烟医院、无烟的行政办公楼。洛阳、长沙、上海是针对无烟家庭,就是从孕妇着手进行干预,那么这几个呢都涉及到无烟环境的试点。想通过这个试点以后呢能够积累一点经验。那么,今天这个会是七个城市项目组又一次跟美国爱默瑞的团队一块儿聚集在北京。大家针对自己项目执行的情况,希望能够把这些精神带入到我们课题当中去。”

吴宜群教授介绍说,目前中国的控烟工作不能单靠卫生专家的呼吁,中国各城市社区和单位的协调配合也至关重要:“这几个城市是从不同的人群去干预的。你想孕妇的干预,你必须要跟妇联、跟社区结合;做学校你要跟教育部门联合,不是光靠公共卫生专家,公共卫生专家来做项目。无烟的大楼,首先大楼的这些公务员要支持,领导要支持。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目前中国到现在不管上海、广州、杭州、宁夏出台的新的政策都没有做到。”

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2009年的中国烟草销售额比2008年上升了26.2%。中国国内每年的卷烟销售达到2万亿只,60%的男性和3%的女性为吸烟人群。 “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负责人、美国爱默瑞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考普兰博士认为,中国七个城市的控烟计划具体可行,为其它中国城市树立了榜样,是建设“无烟中国”所迈出的第一步。

广州第一医院的呼吸道主任医师曾军指出,虽然“吸烟有害”这一常识在中国日趋普及,但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障,中国的防控吸烟活动却难以取得实效:“如果单纯从民间的组织来讲,我觉得它的声音和力量是非常的弱小。当然,现在人们对吸烟引起的一个健康的危害现在开始越来越重视。对戒烟来讲,可能有两头的有一头冷、一头热。政府实际上是比较冷的,热的话呢有一个卫生部门,还有一些民间。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约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建立一种法律的层面的话,我觉得戒烟非常困难。”

新华社的报道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各地室内公共场所的禁烟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包括2008年的北京无烟奥运会、2009年上海世博会终止烟草企业的捐赠合同、广州的无烟亚运会,以及中国卫生部计划在2011年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全面禁烟等。“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吴宜群教授强调,虽然近年来中国公共卫生专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中国控烟问题的困境却来自于政府的管理层面:“从管理部门来说,作为一个履约的协调机制落在工信部是非常不利的。现在实际上国家行政部门跟烟草企业实际上利益站在一起,控烟工作的瓶底就在这儿。那么,这条我们在去年我们新探出了一个民间视角的《控烟观察》第一期,就谈到了两个大的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到现在履约了以后公约国内的法律讲话基本上没有做;控烟规划到现在没有制定;还有一个政企不分。这几个是我们控烟当中障碍最大的。”

报道说,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中国吸烟人数已超过3亿,居世界各国之首。而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达到5.4亿,因吸入“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