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铭记”的北大前校长丁石孙遗体火化

0:00 / 0:00

刚刚去世的北京大学前校长丁石孙的遗体10月1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到八宝山送别。丁石孙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北大校长。他担任校长期间,在1980年代塑造的学术自由风气,以及在“六四”学潮中对学生的保护一直受人称道。

丁石孙是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于10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他多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人,1998年和2003年曾两次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说,在北大历史上有两位校长值得铭记,一位是蔡元培,另一位是丁石孙。

蔡元培因奠定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酝酿“五四运动”的温床而众人铭记,相比之下,1984年至1989年担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在公众视野中要低调得多。

“当局对于他八十年代北大校长这一段并不多讲。整个八十年代北大的风气是在丁校长的保护下才开展起来的,这段历史更是中共不愿去触碰的。这是他一生中最光彩的一段,但是完全被封锁住了。”前北大学生、六四学运领袖王丹说。

王丹认为,北大之所以叫北大,就是它代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开明宽容、进步民主的作风,从蔡元培建立这种作风,到丁石孙维护这个传统,再到八九民运中学生去发扬这个传统。这个传统在八十年代表现的是最为突出,当时的北大被称为“精神上的一片圣土”,和丁校长的栽培有很非常重要的关系。

八十年代时北大图书馆内的学生(北京大学校友网)
八十年代时北大图书馆内的学生(北京大学校友网)

带领北大教学改革,维护思想和学术研究的自由

1980年代的北京大学一派生机,演讲、沙龙层出不穷,学生得以恣意的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甚至在学校的三角地贴“大字报”表达观点。

北大校友、中国民主党负责人王军涛认为,北大能执全国自由风气之先,和丁校长有很大关系。1986年,《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宣布丁石孙提出的六点治校方针,包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严治校;贯彻竞争原则;坚持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等等。

王军涛说: “共产党在八十年代的政治运动其实也不断,像83年‘清除精神污染’, 86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要求重点整顿高校,但是北大就一直顶着,给学生和老师创造了自由的环境,跟后来北大能成为全国的民主运动中心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现今的北大已经今非昔比。学生告密揭发老师的风气弥漫中国的校园,北大毕业生岳昕等人因为替工人维权而“被失踪”……王军涛表示今日的北大已经判若两校,虽然共产党创造了大环境,但是校长用什么样的风气治校,还是有很大关系。

资料图片:北京大学前校长丁石孙出席中国两会(美联社)
资料图片:北京大学前校长丁石孙出席中国两会(美联社)

“六四”学潮维护学生,被迫卸任

丁石孙担任校长期间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在1989年的”六四”学潮期间对学生的保护。

王丹回忆道,“六四”前后丁石孙在出访美国,并在海外积极维护学生:“在四二六社论已经把学生运动定性为动乱的情况下,他多次强调这就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这明显就是和四二六社论唱反调,表现了他对学生民主运动的支持。”

据北京敢言的政论杂志《炎黄春秋》披露,丁石孙曾说:“学生要去游行,绝对不是少数人煽动,而是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如果是少数人煽动的话,就说明我这个校长无能。我掌握学校的领导权,都煽动不起来,他们怎么能煽动起来呢?”

北大校友、现在旅居美国的异议作家余杰认为丁石孙是北大最后一任值得尊敬的校长。他曾在1990年代到丁石孙家里拜访,丁石孙对他说,学生是真诚单纯地追求民主自由,爱国热情值得肯定。北大师友告诉余杰,丁石孙当时不同意军队抓人,并且极力压缩“六四”后清算运动的“黑名单”。

1989年8月,丁石孙被迫卸任北大校长,作为普通教员继续教书。

除了在“六四”中保护学生,丁石孙还曾以人大副委员长的身份为法轮功发言。北大校友、《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的《法轮功现象》一文透露,1999年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了江泽民关于取缔邪教的决定,丁石孙拒绝投票,强调人民有信仰自由,对法轮功“只能以理说服,不能以力压服”。但是该决定依然获得通过。

记者:薛小山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