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CNN原北京分社社长 一窥中国转变对外媒态度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原北京分社社长齐迈可(Mike Chinoy)接受本台专访。齐迈可以外媒资深观察者的角度,谈到他对中国领导人的看法、六四的亲身经历,并分析了当局从欢迎外媒到驱逐外媒的变化原因。

前CNN北京分社社长齐迈可访谈超过百名美国驻华记者,汇整内容出版新书《中国任务: 美国驻华记者口述史》,从外媒角度看中国过80年来的改变,以及在中国采访背后的故事。

他在新书的前言透露,1973年还是学生的他第一次到访中国,在沈阳的人民公社与农民于克辛吃过肉菜齐全的丰盛饭菜,留下深刻印象。但20年后,当他以CNN北京分社社长身份重遇故人时,才发现当年这顿难忘的聚餐背后隐藏了官宣的谎言。

他接受本台专访表示,时至今天,如何分辨官宣与实况,依然是采访中国的记者面对的最大难题。

齐迈可: “他(于克辛)告诉我,1973年为我提供的这顿饭,是官员前一天用卡车运过来的,要给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很好的例子,显示在中国采访记者要面对难以分辨真假的挑战。当你面对一个传统怀疑外国人的国家、一个非常神密的共产党,他们最想要向公众洗白。美国记者等外媒要了解中国真面貌,要努力与中共的官宣战斗。但也有发生政府说真话时不被相信的情况,这是诚信的问题。”

齐迈可:直播六四天安门实况 让世界看到中国黑暗面

齐迈可表示,在已故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时代,外媒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毛泽东与周恩来均曾接受外国记者访问,在邓小平时代也继续善用外媒,作为中国向世界宣传的途径,说好中国故事。在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时,中国政府容许大批外媒在天安门广场采访。CNN可以使用直播设置也是为了向世界展示邓小平改善中苏关系的外交成就,但最后变成为西方媒体纪录学生运动,乃至六四事件最真实的资料。齐迈可亲历六四采访,形容整个过程向世界展示了不一样的中国。

齐迈可出版新书《中国任务-美国驻华记者口述史》,从外媒角度看中国80年来的改变,以及在中国采访背后的故事。(李宗翰摄)
齐迈可出版新书《中国任务-美国驻华记者口述史》,从外媒角度看中国80年来的改变,以及在中国采访背后的故事。(李宗翰摄)

齐迈可:“在1980年代,美国媒体普遍对中国的报道相当积极,呈现中国正在开放、敌意减少,外资涌入中国。然后,突然有(六四)暴力和镇压的影像,报道变成坦克人的画面,经由美国广播、电视媒体大量传播而放大,很大程度影响美国对中国的看法,破坏中国的形象。1989年的影像和报道的力量很大,营造一个截然不同而且黑暗的画面,这种印象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齐迈可:习近平仇视外媒增采访困难 时代不同中国难回到封闭时代

齐迈可表示,中国在1990年代到2000年头几年,经济上开放、举办北京奥运,领导层知道开放有助经济发展。但到习近平时代,外媒在中国的采访受阻,甚至被驱逐。中国官方态度上的大转变与习近平个人和国家走向有关,但相信中国不会倒退至毛泽东的时代。

齐迈可:“在集权于一身的统治层面,我认为习近平是有毛泽东的影子。习近平重视集大权在手,而毛泽东喜欢搞动员,他也不怕混乱。我认为,今天的共产党最恐惧的是混乱,习近平绝不可能会放任红卫兵去反抗制度。相对于我1973年第一次去的时候,中国已是一个现代化和外向的社会,因此,不可能像毛泽东时代把中国彻底与世界隔绝。”

齐迈可表示,国安法和23条下的香港,不再适合外媒观察中国。(李宗翰摄)
齐迈可表示,国安法和23条下的香港,不再适合外媒观察中国。(李宗翰摄)

国安法23条下的香港 外媒失去观察驻扎点

香港曾经是外媒观察中国的重要驻点,也是被中国驱逐记者的落脚点。但齐迈可承认,随着《香港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实施后,香港对记者来说已不是适合工作的地方。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的他认为,中共对香港出重手的原因很复杂,但2019年是其中的关键。

齐迈可:“我认为,所有关于香港的讨论有一个很重要的角度,要思考的是习近平如何看2019年(的运动),基于有很多怀疑,有关香港太西化和与中国分离。他们认为香港是一个受外国影响很大的叛逆边缘地区,会挑战中央政府,让他们感到非常恐慌。这解释了原因,为何要对香港下重手,是要让他们不用再害怕。”

齐迈可表示,失去香港这个落脚处,不少外媒转到台湾或首尔等地,继续从事中国观察的工作。台湾对观察中国政治和两岸关系为主的记者来说是好的选择,但难以弥补中国在地采访的缺失,这让外媒了解中国社会民生实况增加了空白。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