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终于宣布7月15日召开三中全会

0:00 / 0:00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去年底一路被推迟至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终于拍板三中全会在7月15日到18日召开。

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中决议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文章指出,这次会议是“征求意见充分发扬中共党内民主、集思广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决定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决定稿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会议还强调要贯彻几项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按照中共惯例,每5年一届的党代会期间通常会召开7次中全会,其中除了二中全会是在“两会”换届前召开之外,其他中全会都在每年9月至11月召开。三中全会被认为是定调中国经济发展路线的重要会议,从去年底一路延宕至今,推迟的理由众说纷纭,此前有媒体推测,与中国前外长秦刚和前国防部长李尚福分别在去年7月和10月间落马有关。

三中全会推迟 陈破空:中央与地方未统一思想

在本台“亚洲很想聊”节目中,时事评论人士陈破空分析,三中全会在改革开放时代,一直被定义为谈改革、谈经济的会议。为何会被推迟,去年底曾传出,三中全会原本预计在10月或11月召开,当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下令,要求省部级以下的官员搜查民情,但反映出来的意见,与习近平主导的三中全会的议程完全相反。正如同20大前后,习近平要求中办主任丁薛祥让清华大学专家组织研讨,中国未来经济前途要与欧美还是俄罗斯在一起,结果专家组建议与欧美保持关系的结论,让习近平大为光火,怒批“一派胡言”。

“同样在去年底,习近平要推迟开三中全会,他要把所谓统一思想,统一到他的思想与想法。习的想法一般都是偏左的,不管说要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都是要以他为核心,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他才肯干,”陈破空做上述分析。

“习近平偏左、地方偏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会进行”,陈破空进一步指出,这次还出现中办和中纪委都在发通知,也就是在三中全会前,从4月到6月以三个月时间,要求党员干部官员搞学习、搞党纪教育,就是为了在三中全会前统一思想,绝对不能够妄议中央。“可以看出三中全会召开气氛很紧张,有可能习近平的各种意志,强摘的瓜不甜,搞得大家很不开心,仍然是矛盾重重问题。”

李强称中国经济“不能下猛药” 新华社未提

外界也注意到,三中全会召开前,发生了新华社删减国务院总理李强谈话的不寻常事件。

6月25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针对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提出关于中国如何面对消费不振、人口老龄化等经济挑战的问题。李强借着中医的固本培元理念指出:“经过疫情几年的冲击,经济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按照中医理论,这个时候是不能‘下猛药’的,应该精准调理、慢慢调理,使它的基础逐步得到恢复。”

但是,在新华社报道中,李强的回应只留下:“我们注重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打好政策‘组合拳’…”关于“不能下猛药”的相关谈话,消失在通稿中。

外商在中国投资衰退近三成

近来中国营商环境逐渐增加的不确定性,已经反映在外资直接投资数字的下滑。据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764家,同比增长17.4%;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25.1亿元,同比下降28.2%。不但是连续第12个月下跌,而且跌幅还大于今年1-4月的27.9%。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在“亚洲很想聊”节目中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正渐渐的将外商排挤出去。首先,中国传统工业再起,加上消费不振,外商在中国内需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

此外,习近平近年力推高科技产业产业链,要求许多军工企业参与,还实施所谓的“链长制”,由省委书记当链长,国有企业当链主,把资通讯相关的产业链,包括卫星厂商、外商都包含进来。此外,去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也让外资相当担忧。

“我们的观察连续两年,外商进出口占全中国进出口的比例都在衰退。所以外商在中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低。因为他们现在做的产业,与中国大陆的产业逐渐脱钩,所谓的新三样,外资加入到产业链并不多,”他说。

王国臣提醒,未来外商在中国的重要性下降后,对于中国的技术进步与就业都会造成伤害,同时税收也直接受到影响。中国财政部近日公布,中国政府今年前5月财政收入下降2.8%,其中税收收入年减5.1%。

记者:黄春梅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李亚千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