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16周年纪念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母亲节。本周日,当年在官方媒体上披露的一则消息再次浮现于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上:一位不幸被压在废墟中的母亲临终前用身体掩护着婴儿,并在手机上留下了遗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即便是当时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和救援人员,每人在传看这部被发现的手机留言时也无不落泪。
汶川地震的发生恰逢中国“黄金十年”,2008年的北京奥运更给刚刚步入温饱的中国社会增添了民族自豪感。但一场地震暴露的校舍质量低劣导致大量师生死亡、政府为逃避责任打压公民问责、自救,以及当局在所谓“大难兴邦”背后强化维稳机制等令人震惊。那么,这些社会现实在“习近平时代”又是否有所改观呢?
#羊城晚报: “如今,镇上唯一能看见地震痕迹的建筑,就是漩口中学遗址 ...... 映秀镇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游的热门打卡地”。—— 《#映秀 震后重生,奔赴美好》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May 12, 2024
详阅:https://t.co/x5kDK7v8R9
据官方中新网报道,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开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16周年追思活动。来自汶川县和全国各地的民众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献花祭奠,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之情。《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周日发布的一篇《映秀震后重生,奔赴美好》,无疑更突出了新时代主旋律:“如今,镇上唯一能看见地震痕迹的建筑,就是漩口中学遗址,……映秀镇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游的热门打卡地。”
“新时代”的舆论引导下,汶川地震在今天似乎只留下了一串冰冷的数字统计。根据可以在中国互联网百度百科查询到的信息: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责编:何平;网编:伍檫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