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 学者:旨在与西方对抗

0:00 / 0:00

中国官媒近日高调宣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党校高层干部研习会中的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所谓“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是中共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当局为何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说法?现代化真的就等于西方化吗?

最近两天,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纷纷报道了习近平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的标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日报》的标题则是《习近平诠释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直接关系》,并将其列为所谓“开局之年 ‘第一课’系列策划” 。

"中国特色"改为"中国式现代化" 凸显自主独立?
中共在去年20大上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说法,被称为"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台湾中央社的一篇特稿分析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中共第一笔杆子王沪宁的最新发明,是中共"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最新总结。将"中国特色"改变为"中国式现代化", 是因为"中国特色"的主体还是西方的,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则是中国的。

文章认为,词语转换的首要意义就是增添中共治下,中国的自主性、独立性,彰显“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其次,习近平治下的中共一再点明中国不需要美国等西方国家做“教师爷”指指点点,“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一转变的总结。

" 中国式现代化 " 推广 " 中国方案 "

对此,美国政论刊物《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告诉本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制度,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达到现代化的标准。他指出,中共从1949年掌权以来,首次提出“现代化”是在1954年,但直到上个世纪末为止,中国都没有达到其现代化的目标。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是炫耀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胡平说,“另外,也以此作为依据,来证明中国共产党专制的正确、必要,以此来推广所谓‘中国模式’、‘中国方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告诉本台,“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背后就是因为中共正面临内外交困的政治局面,而要显示出所谓的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手法就是要提出一些新的口号,来表明‘我们还是有内容的’。”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美联社)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美联社)

" 现代化 = 西方化 " 的迷思被打破?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讲话中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胡平说,“提这个概念‘中国式现代化’,它心目中就是要和所谓‘西方式现代化’分庭抗礼,提出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实现现代化,那就是中国的模式。”

陈奎德则认为,所谓“现代化”就需要遵守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尊重个人财产权和个人基本自由,包括言论自由等等:“现代化它是有一些核心价值,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如果没有这些核心价值,那就不是一个现代化国家。”

那么,是否真的存在“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呢?

胡平认为,现代化虽然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但目前很多东欧国家以及日本、台湾也都以符合自身文化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虽然大多数现代化国家都是采取自由民主制度,但也各有特色。

陈奎德则认为,所谓的这个迷思根本就不存在,中共故意这样说,是要为自己实施的很多反现代化的政策进行辩护和掩盖。

“它(是)用西方现代化这个说法,来掩盖自己真正在实质上,对抗现代基本文明的最主要的核心价值。” 陈奎德表示,“现在全世界主要的文明国家要和它脱钩,因为它实行的这一套制度是损害了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基本秩序, 因此它受到了孤立、围堵。”

西方化与 " 坚持党的领导 " 相互矛盾?

据中国官媒报道,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陈奎德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垄断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一切权力,这是最核心的: “他(习近平)就是要保持很少很少一部分人,实际上就是他个人的、特别的垄断政治的权力,这个和国家的现代化是相违背的。”

从习近平执政十年的趋势来看,陈奎德认为,习近平正把中国越来越倒退到毛泽东时代,或者说是“中共式的反现代化”的道路上去。

陈奎德说,“他(习近平)实际上走向的是反现代化的道路。但是,他要把现代化的帽子戴起来,所以他就说‘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他是这样一个逻辑。”

记者:凯迪 编辑:何平 网编: 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