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纪念邓小平诞辰 习思想与邓理论一脉相承?

0:00 / 0:00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他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但他推行的"跛脚改革"和对"八九学运"的镇压,也给当今的中国造成了诸多现实问题。如何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定位?邓的"改革开放"和习的"深化改革"有何异同?

本周四(22日)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中国多家党媒、官媒发表纪念文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当天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相关纪念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显示当局对邓小平是采取“高调”纪念。

高调纪念邓小平冥诞 习近平讲话点出关键

据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讲话中称邓小平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他从多方面回顾了邓的政治遗产,包括“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确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路径”,“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等。他特别提到,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动乱,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确保了红色江山稳固”。

讲话中,习近平还要求“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正确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并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

专家:邓小平不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邓小平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至1989年间的实际最高领导人,也是中共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被官方尊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主导“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但他也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尤其在1989年对“六四”学生采取血腥镇压。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重启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被视为拯救了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

针对邓小平的历史定位,旅美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告诉本台:“首先,邓小平不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邓小平的‘八九六四’ (镇压) 就证明了这一点……戈尔巴乔夫是宁可要这个国家往前走,也不会把一个政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不是。”

旅美时政评论人士蔡慎坤也告诉本台:“邓小平本身就是中共的继承人,他不是一个掘墓的人。”

邓小平和习近平一脉相承?

本台日前也就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在国际社媒平台X发贴,征求网友对此的看法,包括现在中国还有改革家吗?以及邓的“改革开放”和习的“深化改革”有何区别?网友们回复踊跃。有网友说:“邓小平和习帝一脉相承,韬光养晦的目的就是伟大复兴。” 也有的说:“可惜邓小平的决策被后面三代领导人给毁了”。还有网友说:“邓的设计不过是挽救了中共,由此超越古往今来所有独裁专制的一党专政苟延残喘至今……党国今天的一切,就是邓设计的必然结果。”

蔡慎坤告诉本台,习近平对邓小平的高调纪念可能是出于无奈与担忧:“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出了问题,而且他没有办法解决,更重要的是党内、军内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党心、军心不稳,以及民心背离的问题。所以, 在这样一种可以说是危难的时刻,可能也有智囊给他出主意,‘你还是隆重的高调的纪念一下邓小平,安抚一下反对者的声音’。但是骨子里,他(习)是不认同邓小平的这套东西的,而且他一直在抛弃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路线。”

不过,旅美中国学者吴国光在给《美国之音》的最新撰文中指出,从邓小平到习近平,不同仅仅在于“时势不同而对策不同”, 而不变的是他们都在“维护中共一党专制”。文中还说:毛泽东的“根子”,邓小平的“藤蔓”,结出了习近平这个“毒瓜”。

1987年10月21日,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右)与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交谈。(法新社)
1987年10月21日,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右)与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交谈。(法新社)

如何看待邓小平的"功"与"过"?

谈到邓小平的功与过,蔡霞首先肯定邓小平在推动中国走出“后毛泽东时期”的政治困境当中是有“功”的,因为是他推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个大门, 但这并不是靠他一个人: “1978年的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后推开这个大门。其实(这)是人民和这个党内的有志于摆脱中国的这种困顿的人共同合力的结果,而不是邓小平一个人。” 她说,邓小平当时作为中共党内威望最高的领导人,主要是顺应这一趋势。

蔡霞认为,改革开放把中国和中共从文革后的绝望困境中解救出来,使整个国家和其党的命运都发生重大转折,对内延续了共产党的统治基础,对外则透过“韬光养晦”,为中国求得了和平发展的环境。

蔡慎坤指出,邓小平坚持了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抛出了一个“四项基本原则”,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划下一道红线。而对于“八九六四”学运的血腥镇压,使得中国刚刚开始的政治改革尝试都被邓小平亲手扼杀。这也让他的历史地位受到极大影响。他说:“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所谓‘民主转型’就不存在了,也看不到希望。”

“党的利益至上”导致中国改革开放注定跛脚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被普遍视为“跛脚改革”,即只有经济改革,却没有政治改革。这在促成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弊端与严重恶果,包括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贫富悬殊,以及权大于法、社会不公等,并导致民众日益强烈的不满与抗争。对此,蔡霞说:“一句老话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我现在要讲,‘成也邓小平,败也邓小平’。”

她认为,作为政治阅历极其丰富的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早就明白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能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必须要有政治上的,这样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改变。“1980年的8月18号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讲话是他(邓小平)的思想高光点。他很深刻的讲到了毛泽东的错误,讲到了中国的制度问题。”

但是,邓小平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蔡霞指出,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势必导致人们对于政治权利的要求,这自然会动摇中共一党专政的统治地位。要改革就要实现监督、分权、制衡,而这对长期依靠集权统治的一党专政的中共来说,自然在党内会遇到强大阻力。更何况中共在其执政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和重大错误,可能会被清算。

蔡霞说:“一旦人民有了选择权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可能就得下台。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觉得后来邓小平慢慢的就把这个政治体制改革放下了,不再讲了。” 她还谈到,六四屠杀更加暴露了中共制度的邪恶本性,政治体制改革也名正言顺的被党内既得利益者推到一边。

“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这个党的极度自私。包括邓小平,他没有这样的一个政治勇气,没有真正的一个立党为公的这种胸怀。最后他们到了这个底线的时候,仍然是把这个党的利益放在全民利益、整个民族的前途之上。”蔡霞指出:“所有今天看到的那么多问题,不管你是说那个经济的垮塌,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大规模的人口失业,重新压制思想,压制言论,严酷的镇压国内的政治异见分子,政治黑暗到如此地步,其实追根寻源都很可以寻到邓小平八九六四。”

蔡慎坤也认为,邓小平的这种跛足改革所遗留下的问题累积到今天, 已经形成一个无解的结局。他说,温家宝在卸任总理前,面对媒体曾公开警告说,如果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很可能又会回到毛泽东的时代,“实际上温家宝当时是发出了一个明确的预言。”

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出席中共十四大。(法新社)
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出席中共十四大。(法新社)

习近平的出现是中国跛足改革的必然结果?

对于当前中国面对的种种问题,旅美时事评论人士横河指出,这些其实都不是从习近平时代开始的:“习近平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讲他是‘总加速师’是对的。但他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个制度(带来)的问题。”

他分析说,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之前,中国跛足改革所带来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地表现出来,根本上就是“走哪一条道路,打什么旗子”的问题。因为当时私营经济已经壮大,随之而来的对权力的要求已经对共产党领导构成威胁。薄熙来当时在重庆搞“唱红打黑”也是党内应对这一问题的表现。

“为什么要‘唱红’?就是因为他知道经济不能这样发展下去,必须要找别的合法性了,那就是回到毛泽东的革命当中去。另外一个‘打黑’,实际上就是打击私营经济。这是习近平后来也延续的,只是不叫‘唱红打黑’这个名字。”横河说:“习近平的出现是中国这个跛足改革开放的结果。之所以走向习近平路线是因为邓小平路线走不下去了。”

邓的“改革开放”和习的“深化改革”有何异同?

中共在上个月举行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最新一期党刊《求是》杂志特别刊发纪念文章,题为《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其中把二十届三中全会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联系起来。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学者分析称,文章以此释放出习近平继承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信号,希望进一步消除部分舆论对中国改革可能出现倒退的疑虑。

习近平真的是在继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吗?蔡霞告诉本台,习近平所讲的“改革”其涵义与外界、包括党内的绝大多数官员所理解的“改革”都完全不同:“习近平的‘改革’这个词在他的嘴里是‘反改革’,是‘逆向改变’。”

蔡慎坤则说,习近平的“深化改革”是高度集权的一种改革,与邓小平的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放权的”改革开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习近平的在这个深化改革,他是要把所有的、过去已经党所放宽或者放松了的权力全部回收到党的手上来,而且党要对各行各业,对不同的领域,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要牢牢的控制。”他强调,只要中共不放权,中国就不可能有任何的经济复苏的可能的。

不过,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认为,虽然表面上看,邓小平和习近平一个“放权”、一个“收权”,一个“韬光养晦”,一个“战狼外交”,似乎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的根本目标或动机都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为了救党、保党,最终能够实现共产主义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目标。因此,它只是同一个事情的不同阶段。”

记者:凯迪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