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两会”本周五在北京闭幕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中外记者会。李克强用了大部分时间回应与中国内部经济有关的问题。有北京学者指,李克强权力被削弱,所以都回避了重大的敏感议题。
为期十天的中国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本周五(1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其后中国总理李克强按惯例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外记者的提问。在近三个小时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回答了十八个提问,话题涉及中国经济、美朝关系、美中关系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等。不过,李克强着重介绍中国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解决群众需求、医疗费、养老及托儿、减税降费等,并承诺今年要让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再降一个百分点。李克强说:“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比如说提供公租房,让社会力量助残、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等免费入住”。
北京独立学者孙女士当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李克强今年回答的问题集中在民生议题,对于面临的经济困境,国有企业及结构性改革等,均未触及:“李克强的记者会和他的报告(内容)大体相似。用一句成语叫‘和尚的帽子平扑塌’,就是没有什么亮点。当年赵紫阳要减政放权,发展私有经济、光彩事业等一点没有,也没有朱镕基当年提倡国企改革,不管他的改革成功与否。结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这两点都没有。”
孙女士说,中国民众唯一关注的是李克强承诺的惠民措施:“他说他要发展社区的养老和托儿所,这一点是非常实际,因为中国现在人口老龄化,另外,过去的幼儿园几乎都改做其它用途了。现在,入托难又是一个问题,他提出来了,看怎么落实了。”
李克强 : 中美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
美国去年对来自中国的货品加征关税,导致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纷纷撤离,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李克强当天被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问到美中关系及两国贸易摩擦时说,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可以说是一直向前,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曲折不断、风云变幻,但是向前走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因为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的。中美之间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他认为,在曲折中前行、继续前行这个大趋势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
他说:“当然,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一些矛盾纠纷也经常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段时间以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中美经贸摩擦,但是中美双方进行磋商一直没有停。在去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两国元首达成了重要共识,现在双方的磋商还在继续进行。我们希望磋商能有成果,能够实现互利双赢。我相信,这也是世界的期待。”
李克强表示,美中作为两大经济体,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合作,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人为地把这两大经济体隔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合作比对抗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这个原则去推动中美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发展,这样可以使两国人民从中受惠。”
孙女士认为,李克强对美中关系的回应,只是官方惯用语言,并无独特之处。她说,外交关系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主管,总理李克强无决策权。
中国人大会议闭幕会通过多份工作报告,其中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2945票赞成票获通过。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156票反对、67票弃权,较去年多。《外商投资法》亦以2929票赞成票获通过。
记者:乔龙 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