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6日闭幕。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就国际问题、中国主权、股市市场、金融市场、养老及社会保障,回答了中外记者的17个提问,其中大部分与中国经济有关。分析人士就此发表评论。
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3月16日在北京闭幕。大会投票表决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有2814票赞成、27票反对、16票弃权,以98.4%高票通过,较去年的工作报告得票率下跌0. 8个百分点。另外,大会还以2778票赞成、53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决议草案,得票率97. 2%。而最高法院及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得票率为91.1%及89. 8%,前者较去年微升0.1个百分点,后者上升近2个百分点。
上午约10点30分,按照惯例,李克强在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中外记者会,共回答了记者17个提问。面对朝鲜及南海等问题,李克强称,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主张稳定的周边环境以及睦邻友好,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亦毫不含糊。李克强认为,邻里之间有纠纷是难免,只要以诚相待,坚持以外交途径解决就可以维护地区稳定。他又认为中美可在亚太地区问题上合作,称美国大选不管谁当总统,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
被问及去年中国股市及汇市波动问题时,李克强说,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他说,金融市场的首先任务还是要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他提到中国去年采取降息和降准等措施,主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非是量化宽松。又称,三年前他说过要减少3分之1审批事项,有关目标已经达到,企业及群众比较满意。但他承认仍然存在问题,审批事项还是多,标准亦不统一,令民众一头雾水,束缚发展,抑制需求,并重申审批项目需要简化手续。
当天全程观看李克强记者会现场直播的独立媒体人杨先生16日对本台表示:“较之于以往,这一次,克强总理显得轻松自如。当然这种轻松自如来自两个层面,经济问题他当然非常熟悉,所以回答起来应付自如;问题是另一个层面,事先因为是受到约束的,或者说事先是有安排的,因此不可能有非常尖锐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曾经采访过两会的杨先生表示,作为民众,想知道总理回答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李克强的记者会“不出彩”:“整场记者招待会,不出彩,完全在意料之中,没有意料之外,也就是一种形式罢了。每年两会的最后,有这样一个记者会。我想,作为媒体受众,希望总理所回答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因为实际上没有‘没有政治的经济’,也没有‘没有经济的政治’,这两个没有”。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来愈突出,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李克强在人大闭幕记者会上承认,中国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他认为这只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他强调,省级政府有责任和能力保证养老金发放,中央是会给予补助亦会督促有关工作,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他透露最近三年中央财政就拿出上万亿元(支持养老金发放),但有一条,地方必须尽职尽责,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中共中央党校退休教授杜光16日对记者说:“社会上的老人愈来愈多,加上能赡养老人的人愈来愈少,国家政策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倾斜,特别是财政方面。李克强总理在这次人大会上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很有必要。而地方政府对于这个问题不太有积极性,因为这里面没有多少好处好捞。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根据中国目前的官场情况看,很难乐观”。
李克强还被问到今年春节期间香港发生的“旺角事件”,他对此并无正面回应,只是表示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强调,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香港民众有智慧,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
特约记者乔龙 责编石山/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