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本周二(19日)全票通过《基本法》23条立法,预示着北京进一步收紧对香港各领域的管制政策。同日,北京发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行动方案》。学者认为,这符合中国政府的内在逻辑。
本周二晚,香港立法会全票审议通过《基本法》23条立法,全面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別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北京驻港国家安全公署发言人说,这标志著延宕了近27年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顺利完成,为香港长治久安行稳致远筑起了新的法治长城。
香港立法会全票火速通过《基本法》23条,将于3月23日生效,法案对叛国,破坏、煽动叛乱,窃取国家机密,外部干涉和间谍活动等犯罪行为处以几年至无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将在香港以外地区具有域外效力,引发人们担心它可能被用来恐吓和限制其他司法管辖区的言论自由。 pic.twitter.com/lJUMYtCSIc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March 19, 2024
同一天,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在北京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等24条措施。
香港收紧政策 内地放松外资
对于香港和中国内地实施“一紧一松”的政策。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大不如前:“国内现在不仅有反间谍法律,还有所谓保密法,对外商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在放松的只是过去受控制的行业,它一方面放宽一些外商准入的范围,一方面又加大在政治上的控制,所谓国家安全方面的控制。”
蔡慎坤表示,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后,当局在香港实行双重立法,除了几年前通过的香港国安法,日前又对《基本法》23条立法。他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不相信外资轻易的把总部继续留在香港或中国。即使现在他们敞开双臂欢迎外商,我觉得外资和外商都会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国务院发出的《行动方案》24条还包括,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政策。落实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等等。
确保政治稳定远高于经济繁荣
时事评论人士李昂对本台表示,以中国政府官员的逻辑思维,收紧香港政策和放松外资进入中国,两者并不矛盾。他解释,对北京政府而言,确保政权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着如何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展开的。如果说香港一些人的行为影响到政权安全时,他肯定会收紧。而北京现在放松是要搞活经济24条,对他是有利的,他当然要放松。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他们收紧和放松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李昂认为,中国政府发展经济是为了更好维护政权安全,反之,如果发展经济会削弱中国政府的政权,北京也是不能接受的。他说:“发展经济如果会损害或削弱中共的政权,那么他是不会允许的,他执政理念是宁可保政权,不会要经济,比如香港现在的情况。”
学者郭先生说,在处理目前中国经济和香港政治环境方面,当局采取了两手并举策略,如果经济威胁到其政治安全,他就会开放一些领域。他举例当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资政策与当下的情况相似:“政权稳定是长期策略,对外开放是权宜之计,属于短期现象。”
记者:乾朗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