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成子称父亲走得安详 友人赞其推动第二次思想解放

中国著名法学家于浩成因病于11月14日 在北京去世。于的儿子称,医生诊断为:心脏猝死。还称,父亲生前不知自己患有白血病,家人一直在给他治疗,这次父亲走得突然,也很安详。于浩成的一位忘年 交表示,于老尤其在八十年代积极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第二次思想解放,他担任总编辑时的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多部揭露独裁专制体制的书籍。

于浩成11月14日凌晨在北京家中去世。北京多位独立知识分子,当天上午赶到天坛医院太平间瞻仰遗容,并三鞠躬,以表达敬意。不少人难掩悲痛,流下眼泪。于浩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积极推动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因为支持民主、同情抗议学生,在八九民运后被开除中共党籍。1994年至2004年期间,受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中国宪政研究。2005年,返回中国。其后,于浩成曾参与发表零八宪章。

于浩成的儿子于武11月15日在家中接受本台查询时称,父亲走得很安详,他同时感谢外界的关心。他说,正忙于料理出殡事宜:“订的是星期三18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公墓竹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按照一般的送别方式(非宗教)”。

于浩成于2012年 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开始进行治疗。于武说,家人一直没有告诉父亲患有白血病,临终前家人都在身边:“他患白血病有两年多,查出来以后也没有跟他讲,因为他 老年人病情发展缓慢,化疗过程很复杂,也很受罪,就没有给他做。这次走得也挺安详,他前一天也很清醒,也没有什么痛苦,感觉吃饭不是那么特别好,夜里睡得 也不是太好,然后很快。就几分钟,一下子就走了“。

记者:当时家里人知道他要走吗?

于武:当时都不知道。我母亲看他睡觉不太好,就问要不要吃点东西,他说,吃点饼干吧。然后拿了点饼干,拿了点要给他吃,回过头,准备给他拿别的药的时候,没有两三分钟,人已经走了。

目前担任中国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的于武说,最近六个月,父亲有肺积水,后到医院抽过积水。这次天坛医院的死亡诊断是:心脏猝死。

于浩成去世,终年91岁, 海内外人士纷纷发表悼念他的文章,表达哀思。在中国互联网上,可见不少纪念文章。于浩成的一位忘年交施先生对记者说:“在国内知识分子中,反应还是比较大 的,在微博、微信,网络上反应热烈。这些人毕竟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中做出了贡献,主要还是因为八十年代推动思想解放的先驱人士愈来愈少 了”。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与于浩成参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施先生回忆称:“我跟于老认识在八十年代中期,他(从北京)去见(上海的)王若望的时候,是我带他去的。后 来又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新启蒙的会。我又带王若望去(出席)。因为(当时)北京来了很多人,王若水(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戈阳(新观察主编)、张显扬(社 科院研究员)都到了上海。所以(和于浩成)交往比较早”。

生于北京的于浩成,除了是一位法学家,还是宪政学者、出版家、杂文家及诗人。他于1942年加入共产党,1956年,公安部成立群众出版社,于浩成被任命为编辑部主任、社长、总编辑,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施先生说:“于老他其实是一个老学究,所以他在专政机关公安部那么多年,对专政体制有深刻认识,所以在他担任群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期间,决定出版索尔仁尼 琴的《古拉格群岛》,当时顶着很大的压力。属于国内出版《古拉格群岛》首版中译本。当时很多人很惊讶,哇,群众出版社是公安部的。那个时候,群众出版社在 他的领导下,非常开放,相继出版了很多好书。比如傅仪的《我的前半生》也是最早在群众出版是出版”。

施先生表示,于浩成从八十年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自由民主,直到晚年都在坚持这一原则:“到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有人去看他,他还念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民不自由毋宁死,国无法治最堪忧’,所以在于老的思想深处,他对民主自由的理解非常深刻。而且很早就提出宪政,他觉得中国的道路选择,除了宪政之路以外,没 有其他可选择。他觉得有社会主义就不会有民主。所以假托社会主义要搞民主之类的东西,他认为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他认为在宣传民主自由法治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可闪烁其词的,应该公开、坚决的呼吁”。

特约记者:乔龙 责编:胡汉强/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