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大约十万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深入到中国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对曾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些实践中心将习思想贯彻到社会的最基层,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过去“早请示、晚汇报、背《毛语录》”的文革年代。
从唱歌、演讲,到旗袍形体课,上海奉贤区海湾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月有近五十种社区活动,都在当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把文化课程和“反邪教宣传”、“学习党史”与“爱国卫生运动”都融合在一起举行,在生活中浅移默化、安排引导小区居民的生活日常,这所谓文明实践的建设,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
这和习近平指明的方向有关。没有他,就没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习近平2018年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在上海,根据官方数据,这两年来已建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6006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路。
总部位于纽约的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旗下杂志《中参馆》(ChinaFile)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就统计,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间,中国地方政府和机构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项目上的花费,至少人民币7亿元(合1.1亿美元)。
这份研究的作者、中参馆资深编辑巴特克(Jessica Batke)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就说,“中共正努力塑造他们想要的中国公民,他们想要的中国公民清楚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是来自党的给予,并且打造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只有意识形态与思想教育。巴特克告诉记者,这个文明实践的工程建设很大一部分还着重在推动志愿者服务,像是关怀社区老人,或是环境保护志工,这是好的一面,但这也反映出中共是如何深入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吹捧习近平个人与文明实践关联何在?
然而,在中共主政下,中央的计划落实到地方,很容易变了样。
本台记者注意到,在云南省蒙自市,作为全国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之一,2020年揭幕的蒙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门口正中央高挂的金色大字是“新思想讲习所”,一语双关地融合了“新思想”与习近平的“习”。
网上照片更显示,“讲习所”内不但处处可见习近平头像,还标榜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更有一个专门展区介绍 “从知青岁月到之江新语”,讲述习近平的个人经历。
大力吹捧习近平,和推动当地民众的文明实践有什么关系?对经历文革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和毛泽东时代强调的个人崇拜,没有两样。
“现在频频使用新时代这个词,就是要区别过去的毛时代,区别过去江、胡时期的改革开放时代,他就是要凸出已经与过去不一样,他要凸出他自己,新时代说到底就是习近平时代。”北京之春杂志荣誉主编胡平告诉记者。
对经历过文革年代的胡平来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说到底就是要把习近平思想置入在每个人脑中,“他要所有的人都失去了自己,奉一个人为主子,亿万人成为奴隶,成为思想上的奴隶。但经历过毛时代的人都还在,怎么还能容忍这么荒唐的事情再现呢?这是最值得研究的事情。”胡平感慨。
荒唐的不只是个人崇拜。《华尔街日报》报导就提到,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贫困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志愿者,会挨家挨户教村民“节俭消费”。
毛到习 从未结束的文化重塑运动?
但到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做什么?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文明网,“一、四、五、三、六”是可以盖括习近平的指示,“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大能力”。
一个目标: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
五项工作中包括了: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巴特克则说,在她看来,她不会用习近平的新时代与毛时代“似曾相似”来形容。她认为,这实际上更是一个延续,从1949年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延续。
她指出,中共一直在打造中国人的文化与意识型态观,她还举例1990年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许名称在不同人主政时期有所不同,但“通过教育、宣传塑造与引导民众,这一直以来就是中共贯穿的执政路线。”
改革开放后,中国曾推崇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三观等理论及政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文明网上,21世纪的中国的文明实践,全国各地办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一切离不开党,就必须时时“讲习”。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郑崇生华盛顿报导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