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连出招宣扬"中国的民主"走向世界 能奏效吗?

美国国会12月8日通过了三项涉及中国的法案,拜登总统9日主持召开国际民主峰会没有邀请中国, 加之近期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的抵制,中国方面对此应接不暇,反应激烈,接连出招批评美式民主,同时还反击国际社会的其它一些抵制措施。但中国的这些反制措施能起作用吗?

进入十二月,国际社会似乎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国的潮流。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先后宣布出于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担忧,对2个月后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

这些抵制声还未完全落地, 美国国会8日又通过了三项涉及中国的法案,而今天美国国务院召开的全球民主峰会邀请了110个国家和地区,却没有邀请中国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际声誉一时似乎陷入了低谷。

中国政府发布的英文版《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美联社)
中国政府发布的英文版《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美联社)

中国的反制是步步后退

但中国政府显然不想陷入被动,上周末就发布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为自己辩护,相隔一天又发布了《美国民主情况》报告,批评美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异化。

本周,中国政府又宣布暂缓引进美国影片,并且暂停上映本周定档的美国电影《蜘蛛侠:英雄无归》。

对中国政府接二连三的反制措施,身在台湾的国民党国际事务部主任、淡江大学副教授黄介正认为,中国政府可能是面临压力,“现在是冬季奥运会,还有明年秋天的二十大,中国社会内部也有很深沉的压力,内部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中国政府也只能硬,不能软。”

由于中国政府对言论的严格压制,现在难以看见内部不同声音得到清晰表达。但这些不同声音仍然不时在网络上浮现。《美国民主情况》报告上周末发表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共央视等官方媒体转发这项报告的官方微博下,迅速充斥了网民的质问,虽然这些帖子都迅速遭到删除。有人问,谁选过人大代表?投过票?还有人问,美国都烂成这样了,子女为什么争着抢着往那里送?更有人质问,能否全民选举之后再抨击其他国家的假民主?

独立中文笔会会长裴毅然说,中国政府的这些反制措施都属于习惯动作,但这也正表明中国政府正在步步后退,“原来是万恶的西方社会,万恶的美帝国主义,他们是假民主,两个坏蛋里面选一个,选总统;现在是退了一大步,就是说我承认你西方的民主,你们也要承认我们东方的民主,就是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马瑞欣(Neysun Mahboubi)则认为,中国对西方抵制行为表达的愤怒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好事,“他们至少是在试图拥抱民主的术语......这在我看来,至少说明了民主制度背后的理念所具有的力量,这显示出,没有人想说,我们很骄傲自己不是民主制度。”

他指出,这总比那种公然宣称自己是威权体制,并且强调自己在防止疫情、提高收入平等、提升基建水平等方面比民主做得更好的论调要好。

立陶宛让台湾政府以“台湾”名义在该国设立的“代表处”。(台湾外交部提供)
立陶宛让台湾政府以“台湾”名义在该国设立的“代表处”。(台湾外交部提供)

是否有国际听众?

马瑞欣坦言,他对这一轮中国表达出的愤怒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但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所主导的中国式民主论调会是什么反应,却仍然难以确定。

欧洲国家立陶宛已经明确表达了对中国政府的立场,激烈批评中国人权问题,并于今年5月退出了17+1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接着又让台湾政府以“台湾”名义在该国设立“代表处”。

中国对此的回应迅速而强硬,先是宣布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等级;近日又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正在向多个跨国公司施压,要求它们不接受立陶宛的供货,否则将把这些企业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淡江大学副教授黄介正认为,中国的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她的国际形象,“这样做比较容易让人感觉,北京会有更多强势的做法,对欧洲一些权力较小的国家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

他分析说,虽然中国在推动另一种版本的民主范式,但最终是否被接受并不取决于他们,“不管是谁来定义什么什么民主,真正的感受和定义权,最后还是在各个国家内部的人民。”

裴毅然也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人民的主体性,“对于民主理念,每个国家每个派别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但最终还是要人民来选择。”

他强调,民主的要义就是人民对国家权力的操作拥有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出决定。

(记者:王允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