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通报内蒙古、吉林省经济数据造假 舆论热议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2017年6月6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吉林省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Public Domain)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2017年6月6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吉林省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Public Domain)

在中国大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前通报说,中共中央巡视组通过“回头看”检查发现,吉林和内蒙古等有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数据造假。这是中共官方第二次披露地方的官方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而且是由主管中共党内纪律和反贪腐的中纪委发出,引发舆论关注。

中纪委官方网站6月11日晚发布新闻稿,指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对内蒙古、吉林、云南、陕西等四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中央第二巡视组在对内蒙古和吉林省委反馈巡视回头看的情况均显示,“有的地方经济数据造假”、“选人用人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等问题。

新大陆公共研究所研究员孟元新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纪委公布地方经济数据造假,更多的可能是表达了一种姿态:

“我认为是一种姿态吧,因为造假太普遍了,它不得不做出一种姿态,但是这种姿态有多大作用就非常难讲。而且中纪委公布造假,我觉得跟它权力范围(不符),也有一些问题在里面:这一块是否该它(中纪委)管?因为国家还有统计局,是专门负责统计数据的。”

而资深媒体人朱欣欣认为,中纪委的披露或是表达了中央希望加强对地方管控的意味:

“我想,这跟加强对地方管控有关系,地方得实事求是向中央报告情况。长期以往如果都是造假的话,中央无法了解地方的真实情况,给他们的预测带来很多问题。当然它不允许内部互相欺骗,但可以对外欺骗老百姓。”

孟元认为,在中国大陆,经济数据造假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数据造假不是哪个地方的特例。之前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辽宁数据造假的信息,这是公开出来的。中共的经济数据从一定程度上造假才是正常的,不造假才显得不正常。因为就像有一句话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很形象。”

今年1月,辽宁省长陈求发在省人大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开确认,辽宁所辖市、县从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财政收入被虚报了至少20%,其中2014年虚报最高,达23%。

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向本台表示,数据造假对中共而言是有历史可溯的:

“共产党在弄虚造假这方面是有历史传统的,最明显的就是大跃进。大跃进的时候要求钢铁产量一年之内翻一番,地方上就用各种方式来造假,炼不出铁就把吃饭的铁锅砸掉,烧一烧就算炼出铁了。这是非常典型的。”

事件也引发舆论热议,有网民表示:中央的数据来自基层,基层造假是要符合中央的要求,于是怪圈形成。也有网民讽刺:公布谁的没有造假不是更省事?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石山/嘉華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