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媒体法新社日前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下乡插队的陕西延安村庄梁家河,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争相参观的景点。请看章丽的报道。
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在毛泽东发起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派往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 --- 梁家河。他在那里度过了7年艰苦的青年时光,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他也是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此迈入官场。
自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梁家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携夫人和女儿于40年后故地重游,更令梁家河声名大噪,被外界形容为“中国第一村”和“红色圣地”。中国官方媒体人民网的报道说,梁家河围绕知青文化体验、生活体验和劳动体验不断加大旅游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据中国媒体的估计,这里每天接待了多达1千到7千名游客。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认为,“去红色旅游的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现在有八千万。红色旅游还有一个(原因),崇拜领袖、崇拜英雄、崇拜奇迹,这样一种需要。”
习近平上任后,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梁家河。他在2015年访美时曾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而习近平的这段知青经历也即将被搬上电视荧屏。2015年10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拍摄45集电视剧《梁家河》,要“再现青年习近平的奋斗和理想”。何建民教授对法新社表示:“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很明确,习主席他是一个领导的核心。我们的党和政府感到,让人民更加的了解共产党、了解我们的领导核心,他是怎么成长,他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个重要方面吧。”总部在美国纽约的明镜集团总裁何频则认为,梁家河的经历对于习近平加深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是有帮助的,不过拍摄这样的电视剧,不外乎是拍习近平的马屁,而地方上则是利用这样的名义来捞钱。
自由亚洲电台章丽 综合报道